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生命的韧度:曲华莲的创业故事

来源:掌上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2-14
摘要:她今年60岁,本来可以过平静的生活: 在家看看电视、串门聊聊天,或者 成为村里跳广场舞队伍中的一员。 然而,命运却安排她过上另一种生活。 在缺乏激情的年纪, 踏上艰难而坎坷的创业之旅, 为了丈夫,为了儿女,为了整个家庭, 人生也因此而变得灿烂。 女
 

 

她今年60岁,本来可以过平静的生活:

在家看看电视、串门聊聊天,或者

成为村里跳广场舞队伍中的一员。

然而,命运却安排她过上另一种生活。

在缺乏激情的年纪,

踏上艰难而坎坷的创业之旅,

为了丈夫,为了儿女,为了整个家庭,

人生也因此而变得灿烂。

女本柔弱,因爱而强。

在这个冬天,

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她的故事。

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细节,

足以让你看到生命的韧度。

 

 
 
 
 
 
 
 

她叫曲华莲,

是虎山镇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

和丈夫陈正权种着二三十亩地,

粮菜间作。

人勤地不懒。

靠着辛勤劳作,

他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富裕户。

 
 
 
 
 
 
 
 
 

 

2

0

0

0

 

 
 
 
 

 

天有不测风云,

2000年,陈正权突然遭遇一场车祸,

腿、大脑都严重受伤。

肇事者是外地的一位单身青年。

陈正权的治疗费高达10多万元,

但肇事者倾其所有才给了5000元钱。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

这场车祸把陈正权变成了植物人,

天天躺在床上,

不知春夏秋冬,不识妻子儿女。

 

“爸爸这个样子,我怎能安心上学?

我不能把重担交由妈妈一人承担。“

曲华莲的女儿说。

当时,她在济南医科大学上大三,

正在为着人生的梦想而奋斗。

但是,她不得不告别老师同学,

回家和妈妈一样照顾父亲,

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为了丈夫吃药打针的费用,

曲华莲挨家挨户借钱。

借了一户又一户,借了一次又一次。

到后来,连50元的买药钱,

她都不好意思再开口。

 

生命的韧度,不仅在于自我的坚持,

还有他人的支撑。

在曲华莲陷入绝望的时候,

一位好心人为她出了个点子:

“种点蔬菜,我保证销路。”

并留下2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曲华莲每天到大棚查看蔬菜的生长状况。

  

在曲华莲黑暗的人生岁月里,

开始出现一点亮光。

她又干起了种菜的老本行,

第一年种6亩,

第二年种16亩。

种完北山种南山,雨天酷暑不肯歇。

  

 

每天,从外面回来,

不管多忙,曲华莲都为丈夫擦洗身体。

为唤醒丈夫,

她打开电视给他看,播放歌儿给他听,

她还把道听途说的故事,

一件件地向丈夫讲述。

她不相信丈夫就这样一直躺下去。

一年、 两年,转眼迎来了第三个年头。

人生有四季,可是曲华莲的人生,

似乎只有冬天。

 

 
 
 

 

2003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2003年正月,

在床上躺了近三年的陈正权,

眼睛突然有了神采,眼角还流出了几滴清泪。

“妈,快来看,我爸醒过来啦!”

正在照料陈正权的女儿首先发现了他的变化。

曲华莲摞下手中的活计,跑上炕来。

她看着丈夫,丈夫也正朝她微笑。

 

笑过之后是哭,

三年的期盼,三年的辛酸,

全都化为泪水。

左邻右舍听到这一喜讯,

都赶了过来,祝贺他们一家。

“他们的苦日子总算到头了。”

所有的人都这样想。

 

陈正权的身体迅速恢复,

生活能够自理,

还能干些简单的家务活。

曲华莲儿女的生活,

也有了变化:女儿嫁人,儿子打工。

只有曲华莲,照样经营着这16亩地。

她有一个目标,

为儿子在镇驻地买栋楼。

 

可是,一个人种这16亩地,有点忙不过来,

再加上销路困难,

曲华莲退回了转包的10多亩地,

把丈夫交由同村的妹妹照顾,

自己南下打工。

在苏州一家棉纺企业,

老板看她年纪虽大,干活却麻利,

就把一群年轻的女工交由她管理。

在这里,她每月的工资超过3000元。

 

在这里,曲华莲只干了半年,

就不得不辞掉工作,赶了回来。

因为陈正权的大脑并没有完全恢复,

在这半年里,他两次离家出走。

回家后,她依然每天外出打工,

但是只能在家附近。

 

10多年过去了,

曲华莲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一分一秒不曾停歇。

这个透风漏雨的家,

经她不停地“修缮”,变得结实温暖。

 

曲华莲为儿子买了楼,娶了媳妇。

虽然拉下了10万元的债务。

但是曲华莲还是感受到走过艰险旅程后的轻松。

只要努力,

还怕挣不了钱、还不了钱吗?

这是曲华莲的信念。

 

 

命运似乎要继续考验曲华莲。

2014年1月和2015年10月,

陈正权又遇到两次车祸,

肇事方同样无力支付医药费。

 

旧债未还,又添新债。

更令曲华莲为难的是,

陈正权虽然保住命,人却残疾了,

她再也不能依靠外出打工挣钱。

她又想到了种菜。

和之前简单的种菜不同,

这次是扣冬暖大棚。

 

 曲华莲在大棚里忙碌。

 

“妈,咱别扣大棚了,债务我来还。”

“傻闺女,

你也有家有口的,妈怎忍拖累你呢?

妈是干活的命。

60岁,身子骨还这么结实,

再干10年也不成问题。”

这是曲华莲和女儿的对话。

 

扣大棚是技术活,

曲华莲一点一点学起,

逐渐摸出点门道。

她的一双儿女有空就回家,

和母亲一起管理,

瓜菜成熟时帮助父母推销。

曲华莲还在大棚旁边建了一排猪舍,

养了两头母猪,形成一条生态链。

由于不用化肥,只用农家肥,

曲华莲节省下一笔不小的生产资金。

 

在曲华莲的精心培育下,西红柿个头饱满、色泽鲜亮。

 

曲华莲的励志故事感染了不少人,

很多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虎山镇残联给她送去食用菌种,

今年冬天她增养了蘑菇。

在蔬菜销售、土地流转、资金周转等方面,

虎山镇政府全力支持。

春天的故事,正在曲华莲一家响起。

 

 

12月9日,一场大雪过后,

记者走进曲华莲家的冬暖大棚。

大棚里,青绿的西红柿、芸豆等蔬菜长势喜人,

丰收的喜悦写在曲华莲的脸上。

其实,让曲华莲感到幸福的,

不仅眼下的丰收,更有经历磨难后的坚定和从容。

 

望着大棚里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曲华莲脸上露出笑容。

 

人生百年,总有些坎坷要跨越,

总有些责任要担当。

悲伤不能让不幸退缩,

只有坚定地往前走,

活出生命的韧度,

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

从曲华莲的故事里,

你是否能受到点启发呢?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