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天气变冷,不少孩子出现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在荣成市中医院,儿科门诊量是平日的两倍多,其中患上述冬季常见病的儿童占就诊总量的80%,还有不少患儿因为小病频繁就医、反复就医。该院儿科主任于华君提醒,以感冒发烧为例,如果孩子体温高、面色正常或潮红,但精神状态不错,服药退热后能像平时一样玩耍,说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对症用药、密切观察,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做好居家护理。如果孩子表现异常,精神状态差,甚至出现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则应尽快就医。感冒发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痊愈,很难做到“药到病除”,一般来讲,首次就诊三天后孩子仍发热或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明显加重,才需要再次前往医院就诊。
于华君提醒广大家长,天气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家长应学习相关传染病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冬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01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要注意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幼儿应多喝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勤洗手,注意幼儿个人卫生;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02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症状多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3 疱症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潜伏期3至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小时至48小时可升至39℃至41℃,并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症状,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现象,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至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多场所。
0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多数病人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会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至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并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至15周岁儿童。
05 肺炎 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也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肺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家中有新生儿的父母要特别注意,如果孩子有吐奶、精神差等症状,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咨询医生。 主要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剧烈的咳嗽和高烧。
居家护理:多给宝宝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饮食清淡,多吃水果、汤汁,少吃鸡蛋;适当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若宝宝出现发烧症状,可用冷毛巾敷额头降温,并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另外,家长还应及时带宝宝去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