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镇区 东山街道

荣成 | 五十年的果树情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6-19
摘要:▲宋绪平正在采摘桑葚。 ▲颗颗桑葚压满枝头。 本期故事会的主人公叫宋绪平。宋绪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果树培育,心无旁骛、始终如一,一棵棵小树苗如他的掌中宝、心头肉,也承载着他的创业梦。 谈及桑葚,突然想念儿时邻居家院内种的几株桑树。每逢6月,桑

▲宋绪平正在采摘桑葚。

 

▲颗颗桑葚压满枝头。

 

本期故事会的主人公叫宋绪平。宋绪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果树培育,心无旁骛、始终如一,一棵棵小树苗如他的掌中宝、心头肉,也承载着他的创业梦。

 

谈及桑葚,突然想念儿时邻居家院内种的几株桑树。每逢6月,桑树枝儿挂满白的、红的、紫的果子炫耀地伸到墙外,成为小伙伴们昔日里魂牵梦绕的念想。

又逢6月,虎山镇岛宋家村的桑葚到了成熟的季节,茂密的桑树林里弥漫着独特的甜香味,忙着采摘桑葚的人们,不一会儿就被紫色的果汁染黑了手指、嘴唇、舌头和牙齿。此处,正是宋绪平的生态采摘园。

志学之年始结缘

宋绪平今年66岁,少年时期就沉迷于果树栽植,一入果林深似海,这一迷就是50年。当年,还在上初中的宋绪平,对种植果树有着深深的迷恋,这种感觉不刻意、不自觉,却越陷越深。放学路上,宋绪平总会路过一片果园,看着果园里的人忙着修剪枝桠,打理着棵棵小树苗,宋绪平总是痴痴地看着,忘记回家。临近毕业,宋绪平的心里起了波澜:家里生活并不富裕,想找一份赚钱比较多的工作,但又放不下心中萌发已久的果树种植梦想。也许注定与果树有缘,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宋绪平照例路过这片果园,正看得如痴如醉时,园里一位技术工人叫住了他:“小伙子,看你每天都在这里看果树,要不就到我们这儿干吧!”这一句话照亮了宋绪平的心。

16岁,初中毕业的宋绪平成了岛宋家村集体果园的技术员。少年时的一腔热情成为他学习果树栽植的最大动力,“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别说培植果树、专业符号,连果树模样都根本分不清。我就白天跟着师父一点点学习,晚上回家自己看果树知识小册子。”那个年代,书不多,几本小册子让宋绪平如获至宝,厚厚的一本书竟让他翻破了好几页。这一干就是15年。

而立之年初创业

31岁那年,村集体果园改制,宋绪平与其余4位朋友合伙在村南头承包了35亩地,开创了自己的果园。但果树种植如果没有技术革新,势必会走下坡路,正逢县(1988年12月10日前,荣成为县)里每月举办一次果农技术培训会,宋绪平说什么都要参加。但培训会在距离家里10公里的桥头庄村举办,宋绪平就约上几位果农步行10公里前去参加,一次也没落下。“每次开会,我都会找最前排的位置坐,这样听得最清楚。”专家在一次讲课中介绍了红富士这一苹果新品种,宋绪平觉得可以一试,马上购入一批红富士树苗。“当时,我是咱们当地最早一批种植红富士的,没有可以请教的前辈,只能利用培训班学来的知识再自己慢慢摸索。从那时起,我一直订阅《中国果树》《落叶果树》等杂志,到现在已经订了30多年。每天要自己挑肥料喂树,一有培训会我就去参加,当时经常参加烟台地区苗木会,现在每年还坚持去,搞技术就是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宋绪平笑着说。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红富士这种新品种苹果并不熟悉,很多人觉得好奇却又不敢尝试,可这颗颗又大又红的果子还是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宋绪平果园里的红富士大量销往本地和南方市场。“当时红富士销量不错,也算小赚了一笔。可到了1997年、1998年,红富士价格转低,降到每斤只有几毛钱。”宋绪平马上瞅准行情,改变策略。

46岁,由于与朋友合伙承包的果园合同到期,宋绪平决定趁机种植果树新品种。听培训班老师介绍,日本富有甜柿子味甜产量高,经济效益不错,宋绪平决定建立自己的生态果园。“自己就会这么个手艺,说什么也不能放弃,不行就自己干!”这一干又是20年。

花甲之年仍执着

沿着狭窄的乡间小路,到了村南处的高地,路西有一处茂密的果林,只容得一车驶入,这方圆80亩的地方就是宋绪平精心打理了20年的果林,这里远离尘嚣,只有层层叠叠的绿叶遮天蔽日,只有飘得万里的果香。

这里占地面积最大的要数那一片桑树林,见到宋绪平的时候,他正忙着在林中采集桑葚,双手已经完全变了颜色,被果汁染得发黑,洗都洗不掉。看着这一串串压弯枝头的桑葚,记者忍不住摘了一个尝了尝,果然汁多味甜。“最近来采摘的人特别多,很多都是组团来采。”在宋绪平生态园的房前屋后,全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加州啤梨、猕猴桃、金秋红蜜桃、韩国晚秀梨、新疆玉露香梨、榛子等,共达16个品种,这些果树全由宋绪平自繁自育,部分自己种植,大部分用于批发出售。周围有的果农需要些新鲜品种,宋绪平全都免费提供。“社会不是自己的社会,自己当初刚创办果园时,想向其他有经验的果农要一棵桃树杈,结果被拒绝了,那种感受我深有体会,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呢?”最初引进金秋红蜜桃时,宋绪平遇到了一位刚开始从事果树种植的小伙子,宋绪平看到这位初学者的困扰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于是,将自己培育的9棵桃树苗送给了小伙子,正是这9棵长成的桃树让小伙子收获了“第一桶金”。50年的经验让宋绪平成了周边地区的“名专家”,盛泉农业公司都找他来培育蓬莱仙桃树苗。此外,他还经常到周边果园为果农进行免费的技术指导,为人和镇、上庄镇、王连街道等地的果园进行果树种植、管理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

果香不怕巷子深。“在市场供货量大的情况下,要以品质取胜。”这是宋绪平成功的秘诀。这方圆80亩的果树,宋绪平全部施用花生饼发酵肥、有机生物肥等肥料,采用太阳能式物理杀虫,保证果子绿色纯天然。漫步在果园里,记者发现,桃树下落了一地小小的青色果子,看着令人可惜。宋绪平告诉记者,这是为果树梳果剪下来的,果子生得多了,会分散定量的养分,一定要疏果,果子才会长得又大又甜。每逢金秋十月,宋绪平果园里成熟的金秋红蜜桃一个可以重达一斤多,让人听着忍不住流口水。“我决定把套袋的果子改为不套袋种植,虽然这样果实的光泽度会降低,但这样光照充足,果子口感也会更好。”如今,宋绪平也赶上了时代发展新潮流,将果子进行网上售卖,销量不错,赢得了北京、上海等地的不少回头客。

66岁的宋绪平如今依然奔波于各个山头修剪果树,这样的年纪还从事果树种植的人可以说不多了。“现在岁数大了,80亩果树管理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家里人也都劝我不要再干了,可就是放不下这些陪伴我这么多年的小生命。斥山一家农业公司多次高新聘请我去当技术顾问,我都不去,还是守着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踏实。”宋绪平憨憨地笑着。

记者感言:

宋绪平不善言辞,多数时间只是笑着点点头,他用50年的时间培育了一棵棵小生命,而它们也带给宋绪平最安心、最平常的快乐。他以朴实的话语诉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又以真拼实干继续奋斗在创业路上,坚持着自己的爱好,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