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这四位大爷的作品堪称“最美艺术”随着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海草房的价值,海草房也变得越来越金贵,慢慢地,苫匠们也重出江湖了。
初冬的一天,晨曦为荣成市俚岛镇大庄许家的数十栋海草房罩上一层金色的光环。走进这儿,眼前一栋栋海草房宛如童话中的“蘑菇房”一般可爱,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之中。
漫步在海草房的世界,一股清新的海草味由淡转浓。抬眼望去,原是村东老赵家请来的苫匠正在修缮海草房。此时,老赵家正房房顶的海草“新衣”已大致成型,仅余下房西头还露着泛白的老海草。一位背部略显佝偻的老人正踩着竹梯由低到高逐步修缮房西头,而地面上的其他三人则忙着搭架子、理顺海草、递海草,为老人帮把手。
老人名叫王春朋,从28岁开始做苫匠。如今,72岁的他是当地最年长的苫匠之一,也是这支苫海草房队伍的核心人物。
“老辈,沿海的渔村里全是海草房,可自从上世纪80年代瓦房兴起后,海草房已被拆得差不多了。”王春朋有点失落地说,看着一栋栋海草房被瓦房取代,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不少被拆的海草房的房顶都是他和师父苫的。不仅如此,因海草房数量在不断减少,昔日的苫匠们难以再靠苫房维持生计。没有办法,王春朋曾一度不做苫匠,种起了庄稼。
如今,荣成的海草房已名声在外。作为苫匠的王春朋,曾先后受邀前往青岛、上海等地苫海草房,每次提及走南闯北苫海草房的经历,他脸上都会闪现出灿烂的笑容。
老人说,年轻时入苫匠这行,为的是吃饱饭、赚点钱养家。如今,年近七旬的他不顾家人反对,继续上房顶苫海草房,则缘于他对海草房的眷恋。
▲房屋下成堆的海草
住了一辈子海草房、苫了一辈子海草房,真是打心里喜欢它,只可惜,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干这又脏又累的活,苫房这手艺怕要失传了。”王春朋嘬了一口茶水、很有些无奈地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带过徒弟,担心这门手艺将来会失传。
转自:今日头条 婷予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