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工作“荣成经验”全省交流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荣成市作了《内外兼修 标本兼治 打牢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典型发言,是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的两个县级市之一。能在地级市的会议中发言,这充分说明了我市的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抓得好。 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安全发展。近年来,荣成市持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组织完备、机制健全、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局面。
安全,是区域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的基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环境。近年来,荣成市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狠下功夫,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安全生产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定“盘子” 搞好顶层设计
“执法队伍上强下弱、机构设置上专下疏,上级包揽有限权力、基层承担无限责任。”这句顺口溜,反映了一些地方基层安监工作人手少、权力小、责任大的尴尬状态。 但在荣成,有这样一句话却掷地有声:“谁裁减了安监机构,就挪谁的位子;谁裁减了安监干部,就追究谁的责任。”这是荣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安监工作作出的明确指示。 “定机构、定人员、定装备、定待遇、定职能”。这“五定”解决了基层安监工作的首要问题。在全市25个区镇街道,荣成市设立了独立的安监办,成立安监中队。根据监管任务,为每个安监办配备4到6名专职安监员。目前,全市基层专职安监人员达103人。荣成市财政部门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为每个安监办配备了执法车和全套装备,所有中队都通过了威海市安监局组织的安监执法队伍标准化验收。在威海市为每个达标中队奖励3万元的基础上,荣成市财政部门再追加奖励2万元。去年政府公车改革时,荣成市将基层安监执法车辆全部予以保留。同时,荣成市明确要求,镇街安监办主任必须由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副主任为副科级干部,所有监管人员统一配备执法服装、统一发放岗位津贴。通过签订授权委托书,将120多项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职能下放到区镇、街道,实现了有责有权、责权统一。
溶“栓子” 打造智慧安监 “监管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监管方式落后、关系人情羁绊”是基层安监工作容易产生的四个主要栓塞。荣成市委、市政府深知,这些栓塞融通不好,安全监管工作就难以开展。将“互联网+”引入安全监管领域,是荣成市创新的“溶栓”之举。
今年1月,荣成市启动智慧安监平台建设。荣成市财政部门投入1030万元,搭建涵盖26个含有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智慧安监平台。 荣成市安监负责人说,智慧安监平台的建设周期为两年。目前,基本框架搭建工作完成,已进入各部门需求调研、改进阶段,6月即可部分投入使用,2019年12月底将全部建成投用。作为“智慧荣成”建设的一部分,该平台目前是全国首家覆盖全行业、全领域的综合安全生产监管平台。 智慧安监平台通过汇集各部门、各领域的安全生产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和推送,初步实现了“信息直观掌控、动态实时展现、服务简捷高效”的监管效果,全面提升了荣成市安全监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建立起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预防、安全监管、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对于提高监管水平来说,领先的硬件设施是基础,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关键。
在加大技术支撑方面,荣成市还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荣成市财政部门拿出37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专家,帮助各镇街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等工作;拿出240万元聘请专家,帮助镇街对企业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体检”,基本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理不到”的问题。 为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荣成市财政部门投入10万元,对全市基层安监干部进行为期10天的脱产轮训;安监局采取班子成员包片、执法人员包镇街等方式,对安监办人员进行一对一送训帮带;每年分批安排基层安监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拓宽视野;每年举行一次专业考试、一次技术比武、一次现场模拟执法,提高专业水平。 同时,荣成市打破区镇街道执法检查界限,进行全市统筹安排,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异地执法、交叉执法、分片联合执法等形式,解决了情面执法的问题。 修“渠子” 创新工作机制 一个完善的机制,需要各方信息畅通无阻、交流顺畅。荣成市通过畅通基层与职能部门、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的渠道,营造了快速、高效的监管环境。
《荣成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中明确规定:区镇、街道办事处内设职能机构,原则上承担对应上级职能部门安全监管事项的属地监管责任。这是荣成市完善行政责任机制,畅通基层各职能机构间工作渠道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这一规定有效解决了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清、基层与市直部门存在的“一团麻”“撞南墙”等问题。通过落实行政责任制规定,荣成市明确了涉氨制冷、涉爆粉尘、燃料油、城市地下管线、商贸流通等11个行业领域的牵头整治部门和配合部门,形成了基层安监办综合监管、各职能机构分工负责的基层安全监管新格局,畅通了基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渠道。 将征信管理与安监工作相结合是荣成市安监工作的又一创新亮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诚信等级、“红黑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安监诚信惩戒机制,进一步畅通了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的工作渠道。
在荣成市,存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且经多次督导未果的相关企业会被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降低诚信等级。荣成市安监局还会同发改、人社、银监、财政等16个部门,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经营、投融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进出口、出入境、资质审核等20个方面都将受限。失信成本的提高成为督促企业安全生产的“紧箍咒”。 护“林子” 锻造过硬队伍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基层安监人员,就是护卫基层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林”。如何既推动基层安监工作持续发力,又保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防护林”,使基层安监人员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在荣成市,每个安监工作人员手中都有一份“安全监管责任清单”,这份清单对监管执法责任边界、履职内容、追责条件等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实行“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的内部监督机制,让安监人员明确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对照“责任清单”一目了然。
荣成市安监局还将抓作风与促业务结合起来。经常会同监察部门开展警示督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苗头性问题进行警示,防患于未然;将抓执法与促服务结合起来。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作为安全监管的核心主题,叫响了“消除隐患就是为企业服务、加强管理就是为员工服务、打击非法行为就是为守法经营者服务”口号,既推动了工作开展,又树立了安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将讲情理与严执法结合起来。每推进一项工作,都制订实施方案,深入细致做正面引导和耐心说服,对态度蛮横、意识淡薄、拒不履行主体责任的,坚持依法处罚,绝不手软。队伍建设的组合拳更有效调动了基层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去年,全市基层安监队伍共排查各类问题隐患1.4万余项,收缴行政罚款100多万元。
“大道之行才是作,肃纲正纪方为风。”荣成市安监局的做法,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在历年行风评议中,安监部门都受到了一致好评。
转自:掌上荣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