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城市里那些沉默的诉说者在荣成,您是否注意到这些静止而沉默的人物、生物、物像,它们虽然定格于一个动作永恒不变,但却讲述着这个城市里不断变化了的故事,那就是荣成的城市雕塑。“太阳、大海、荣成人”,解读了这组词也就了解了荣成的历史过往和现在,这些雕塑就是解读者。 这些城市的解读者,在市区主要分布在海滨公园、绿地花园和荣成城铁站前广场等。
▲摄影:乔洪强
▲摄影:杨志礼
海滨公园
▲摄影:乔洪强
“归航”:再现生命的韵律
▲摄影:乔洪强
在一条10多米长的石质座基上,7名年龄不一的渔家壮汉向前倾斜着身子奋力地拖着绳子。他们双目圆睁,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张大的嘴巴中仿佛正在喊出浑厚有力的渔家号子。栩栩如生的雕塑,生动地再现了荣成渔民的生活。
▲摄影:童歌
▲图片来源:飞雨美篇
▲图片来源:飞雨美篇
▲图片来源:飞雨美篇
▲摄影:乔洪强
“归航”由王颖生和中央美院教师董磊共同设计。“归航”内容简单,寓意深刻。董磊说,这座雕塑体现了渔民辛勤劳作一天后,晚上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全家人的期待,安全归航。整组雕塑体现了生命的韵律,也体现了渔民与大海的沟通,是一个集静态美和动态美于一身的作品。7个渔家汉子拥有不同的年龄、性格、动作,但都代表着渔家人朴实的品质。“归航”代表着收获,表达着亲人平安归来的喜悦,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人们心态、情绪乃至性格的影响。
▲摄影:杨志礼
“老海”:见证岁月的变迁
滨海公园明珠广场南边,有一个孤独的老人坐在海边,他就是雕塑“老海”。粗壮的短发倔强地竖起,茂密的络腮胡子代表着丰厚的阅历,脸上的条条沟壑是岁月和海风留下的痕迹,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粗犷健壮的身体曲线……“老海”高2.8米,宽1米,是一个典型的渔家汉子形象。
▲摄影:杨志礼 他左手撑在腿上,右手捏着旱烟,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仿佛在感慨岁月的流逝,也仿佛在思念出海后再也没有归来的亲人,或者渴盼着风调雨顺后的收获……王颖生介绍,“老海”靠海为生、以海为名,反映出早期渔民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而导致的生活困境。
▲摄影:童歌 “老海身上有着渔家汉子所有的品质与特点。”王颖生说,饱经沧桑的老海,目视着大海,仿佛大海是他心灵倾诉的对象。他用深邃的目光,来见证历史的变迁,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谈及“老海”的创作灵感,王颖生意味深长地说:“荣成有着丰富的海文化,伴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捕鱼工具不断更新,渔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对最初简单、从容、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有着难以割舍的追忆,老海的形象也就应运而生了。”
“欢乐的渔民节”:走向开放现代的新荣成
▲摄影:乔洪强 在占地2.5万平方米的滨海公园渔家乐广场中央,有一组雕塑就是“欢乐的渔民节”。 雕塑中,两名渔家汉子正在激情四溢地敲着渔家大鼓,旁边7人正随着欢快的鼓点载歌载舞,其中还有两名外国人。
王颖生介绍:“ ‘欢乐的渔民节’构思来源于荣成石岛大鼓的民俗文化。在风调雨顺之年,渔民们总是通过各种仪式,载歌载舞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也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在整个设计中,还特意设计了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铜人,伴随着当地渔民敲打的欢快的节奏,两个老外也跟着起舞。荣成由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城市,这一元素的设计,也寓意着荣成逐步迈向国际化。”
▲图片来源:飞雨美篇
▲图片来源:飞雨美篇
“海之舞”雕塑
在滨海公园还有一处雕塑同样引人注目,它就是获得山东省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三等奖的“海之舞”。 从北侧进入广场,首先就能看到这组“海之舞”雕塑。 鱼儿在海草间游动,海草也随着海水的波动慢慢摇曳,翩翩起舞。典雅雍容的舞步、柔美动人的舞姿营造出一副旖旎的海底风光。
海带之舞
水妞
风之语
海螺
年轮
城铁站前
▲摄影:乔洪强
扇贝
栉孔扇贝,俗名干贝蛤、海扇,属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扇贝属。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存在雌雄同体的现象。用扇贝闭壳肌制成的干品“干贝”是海产八珍之一。荣成沿海主要出产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等。
对虾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因历史上渔民按“一对”出售而得名。对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有21节构成。其干制品“大虾干”为我国海产八珍之一。
虾蛄(螳螂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掠虾亚纲、口足目。中国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对于虾蛄的叫法不一,如:虾爬子、爬虾、皮皮虾等。
日本蟳,俗称石夹红,为梭子蟹科蟳属的动物。雌性腹部呈圆形,雄者呈三角形,腹肢退化,藏于腹的内侧,雌者4对,用以抱卵;雄者仅2对,且已特化为交配器。
该区域为鱼类科普区。升腾的气泡,映衬出生动的海底世界。荣成常见的海产鱼类有30多种,主要有:鲈鱼、牙鲆、半滑舌鳎、圆斑星鲽、小鳞鱵、小黄鱼等。而牙鲆、半滑舌鳎、圆斑星鲽等是荣成沿海的名贵地方品种。
黑鮶鱼,属鲈形目、杜父鱼亚目、鮶科,又名黑寨、黑鱼、黑头、黑石鲈、黑老婆,是我国沿海分布非常广泛的石斑类鱼种,生活于礁石缝隙。
石鲽鱼属动物界、鲽形目、鲽亚目、鲽科,又名石板、石岗子、石江子、石镜、石夹。主要分布于温带及寒带地区。我国主要产于黄海、渤海。
小鳞鱵俗称鱵、马步鱼、针鱼、大棒鱼。硬骨鱼纲、颌针鱼目、飞鱼亚目、鱵科,系暖温性近海中上层鱼类。体细长,一般为17—24厘米。性活跃,游泳速度快,常跃出水面。分布于黄海、渤海。
孔鳐,鳐形目、鳐科、鳐属,体平扁,体盘略呈圆形或斜方形,一般体长30~50厘米。体盘宽度大于长度,体重1000~5000克,尾平扁狭长,侧褶发达、吻中长,吻端突出。幼体和雌体成体前缘稍波曲,吻稍突出;雄体成体前缘波曲很显著,吻显著突出,尾较宽扁,侧褶发达。
银鲳,属鲈形目、鲳亚目、鲳科鱼类。体形侧偏,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体披细小的圆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
鲅鱼也叫蓝点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民间有“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鲳”的赞誉。
该区域为软体动物和藻类科普区。荣成近海已知的有30多种软体动物和20多种藻类。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海参、缨鳃沙蚕(海蚯蚓)、粗顿海盘车、紫海胆、海棒槌、海地瓜等;常见的藻类有:海带、裙带菜、江蓠(龙须菜)等。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已知道的约有200种。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呈现透明状。
章鱼,又称八爪鱼、八带鱼、小八梢鱼、乌贼、蛸,属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章鱼科)。章鱼有8个腕足,腕足上有许多吸盘,有时会喷出黑色的墨汁,帮助逃跑。我市常见的章鱼有:短蛸、长蛸和真蛸等。
海葵是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因此,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是中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之一。
海参,属海参纲,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深的海洋棘皮动物。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生活环境决定海参品质,荣成地处东经122.25度,北纬37.10度,水质,温度最适合海参的生长。
用卡通的手法,将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绿色的、褐色的、黄色的海藻海草在海中跳舞;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五彩的鱼儿,在红色的、粉色的珊瑚中嬉戏。
▲摄影:杨志礼
雕塑造型通透大气,球形主体象征荣成如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冉冉升起、蒸蒸日上。鱼形大门自然流畅,寓意鲲鹏展翅、鱼跃龙门。
▲摄影:杨志礼
▲摄影:乔洪强
▲摄影:王洪大
雕塑将大海与旭日融为一体,外围色彩斑斓的海洋,衬托中间一轮红日,体现大海的开放包容、曙光的朝气蓬勃,寓意荣成为朝舞之地、希望之城。
▲摄影:杨志礼
雕塑桅杆直立高耸,用简洁的组合构成张开的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一帆风顺,象征着荣成发展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正当时。
雕塑整体造型为渔家汉子海上撒网的瞬间,网间用极具海洋韵味的镂空剪纸形式,构画出“五福临门、百鱼登岸”的景象,展示了荣成人劈波斩浪、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象征着荣成美丽富饶、繁荣昌盛。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中国荣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