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战后以来,世界各国进行了几次大裁军?

来源:网络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15
摘要:树木生长有这样的自然规律:在养分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枝叉过多,主干就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很容易造成疯长,即看上去枝繁叶茂,其实主干已经枯萎。

战后以来,世界各国进行了几次大裁军?

平战分开

 
 

 

 

树木生长有这样的自然规律:在养分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枝叉过多,主干就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很容易造成疯长,即看上去枝繁叶茂,其实主干已经枯萎。

 

2011年军费对比

(来源: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

 

军队的任务是打赢战争,这是主干,凡是与其无直接关系的枝叶旁叉都应该下决心砍掉,否则,这个主干势必因养分缺乏而枯萎,没有生气和活力。

 

如此说来,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也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一个修理枝叉的事情,但如何修理却是个不小的难题。就突出主干而言,似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平战分开,注重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

 

平时和战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战略概念,和平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率一般只能保持在5%以下;战争时期以打赢战争为主,所以扩军备战、军工生产和战争动员是主要的军事活动,军费开支所占比率通常在20-30%以上。

 

1910至2007美国国防开支占GDP百分比

(来源:维基共享)

 

如果平战不分、军政不分,就容易混淆平战的概念,不仅经济建设搞不好,军队建设也搞不上去。因此,各国在军事编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平战分开。

 

所谓平战分开,是指平时尽量少养兵,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战时可通过发布动员令来集中战争潜力,以打赢战争。

 

冷战结束之后,许多国家都在纷纷裁军和撤军,有的国家裁减的军队员额达100-150万人之多,裁减比例高达50%以上就是这个道理。

 

二战后世界两次战略大裁军

 
 

 

 

战后以来,虽然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战略经历过多次调整和改革,但规模最大的战略性转变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50年代前后,第二次是90年代前后。第一次转变用了三年,第二次转变已经持续了大约10年。

 

军事战略转变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要求军队从作战理论、作战样式、装备发展、编制体制、军事训练和人才建设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和转变,所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来源: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

 

纵观历次战略转变,虽然目的、意义和重点有所不同,但尽快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是历次军事战略转变的一个重点。实现这样的转变通常都是采取“拆庙”、“消肿”、“卸包袱”之类的措施,使部队更加精干、有效和顶用。

 

任何时候,裁减的目的都是为了轻装、消肿和卸包袱,为了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加速经济建设和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所以无论是军费、军备或军队员额的任何大规模裁减都不会使军队削弱到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或难以打赢未来战争的水平。

 

从美国裁军情况来看,反应出三个主要特点:大规模裁减陆军员额,海、空军相对裁减较少。

 

美国陆军裁减比例在20%以上,而且主要是采取整建制撤消和“拆庙”的办法进行,海、空军裁减比率小于10%。从1990年的约94万人裁减到1997年的53.5万人,先后由18个陆军师减为12个,甚至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在短短7个月中就裁减了22.7万人,就连第7军这样的王牌部队也被整建制撤销。

 

事实证明只靠装备数量是行不通的

 
 

 

 

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在战争或冷战期间,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规模膨胀性增长,甚至达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长期以来,前苏联恪守“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以四、五倍于美国的坦克数量占据优势,而美国则强调“以少胜多、以质胜优”的模式,其结果证明单靠数量优势是无法取得效能优势的。

 

国防开支构成

(来源:国会办公室)

 

在军事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美国海军和其他军种一样,也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调整和改革,主要趋势是削减军费,优化结构,裁减数量,提高质量。

 

美国海军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舰艇规模曾一度保持在2000艘左右,50年代裁减到1000艘水平,之后逐渐削减到70年代的400-500艘水平。

 

80年代里根政府推行与前苏联抗衡的“海洋战略”,到1988年使舰艇数量回升到600艘。按照新的“前沿存在,由海到陆”的海军战略,舰艇规模将有很大削减,总的削减幅度在42-47%之间。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拥有540多艘舰艇,到1997财年削减到357艘,到2000年将削减到320-350艘的水平,届时,将达到战后以来从没有过的最低兵力水平。

 

1997财年,海军年度军费也由80年代的1100亿美元削减到约730亿美元,军费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均已降低到战后以来的最低水平。

 

裁军是为了备战

 
 

 

 

军备控制和兵员裁减往往都是在国际条约和国际监督机制下被迫进行,为什么近年来各国几乎都出于自愿,纷纷主动裁减军队呢?

 

道理很简单,和平时期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用庞大的军费来养那么多兵,这就是美国人所说的“和平红利”。

 

国防部计划预算

(来源:国会办公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刀阔斧裁减军队的同时,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加强预备役部队和动员机制的建设,以保存军事实力和保持战争潜力。

 

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并不是加强步兵之类的常规兵力建设,而是指加强机械化、电子化、飞行化等技术兵种和部队的建设,发达国家基本上是用现役部队裁减下来的优秀官兵和接近服役期限的舰艇、飞机、坦克和火炮等技术兵器,来充实和装备预备役部队。

 

在国防动员方面,也不再是传统的单纯进行兵员动员的概念,而是重视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动员,主要是突出国民经济动员和交通运输动员。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