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点 | 美俄欧领导人齐聚巴黎 除了战争还谈什么?
法国政府定于11日在首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仪式,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等大约70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出席。
只是,最近英国“脱欧”进入冲刺阶段、欧美对制裁伊朗分歧不断,美国宣称要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除了百年前的这场大战,与会领导人恐怕也将借机交流下眼前的烦心事。
活动密集
法国总统马克龙9日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问北部市镇阿尔贝特,悼念索姆河战役阵亡官兵。10日,马克龙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巴黎以北的贡比涅森林,参观百年前签署停战协议的火车厢。
法国官方持续一周的纪念活动将在11日达到高潮。当天上午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举行纪念仪式,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国际政要将参加。11时,即一战停战协议生效时刻,全场默哀一分钟。
11日下午,马克龙将主持巴黎和平论坛开幕式。默克尔、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嘉宾将出席。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期三天,议题包括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网络监管。马克龙希望把这一论坛办成政治领域的达沃斯。
应法方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将代表中方出席巴黎和平论坛开幕式、追思一战中国劳工等活动并会见法方政要。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法期间将与马克龙等领导人作双边会晤,但不会单独会晤普京,也不会参加巴黎和平论坛。
各怀心事
眼下的世界,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纪念一战百年,有着特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清华大学中法研究中心主任史志钦教授说,作为大战曾经的主战场,欧洲眼下面临诸多难题。欧债危机虽结束,难民危机渐平息,但政治、社会裂痕已造成,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新的阻力,欧洲团结和欧盟前景遭遇“信心危机”。
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各有各的麻烦。马克龙在国内推行改革,触动既得利益,民意支持率下滑。默克尔因难民政策等因素在地方选举连吃败仗,不再寻求连任执政党主席。特雷莎·梅苦于达成“脱欧”协议,党内外压力不小。
11月8日,在美国华盛顿,人们参加美国国家一战纪念碑落成仪式。(新华社记者徐剑梅摄)
欧盟和欧洲大国还需要处理好与美国、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给跨大西洋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史志钦说,一战百年后的世界,全球化遭遇挫折和逆流,极端、排外情绪上升。不少国家的政治家是在二战后出生,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历史的认识有些模糊。因此,更应强调反思、平衡和包容,让全球化健康发展。
勿忘历史
一战是一场因分赃不均而导致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后期,许多欧洲人已经清醒,哀叹这是一场“不必要、愚蠢的战争”,是“死亡、破坏、荒芜和无谓的牺牲”。
然而,一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没有改变,为新的战争策源地形成埋下祸根。当时的法军元帅福熙一语成谶:“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
11月4日至11日期间,伦敦塔前每晚点燃数千支火把,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经历规模更大、时间更久、伤亡和破坏更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方才痛定思痛,“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创立联合国,着手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忘记历史注定重蹈覆辙。当今世界,仍有无数人在承受战火煎熬。民粹主义、单边主义蠢蠢欲动。一些国家的保守、封闭、孤立倾向愈发严重。傲慢、偏见和仇恨仍可能引发对立、对峙和冲突。
国际社会应深刻汲取历史教训,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背景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