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诗词,前面几句或许平淡无奇,但是在结尾却让人眼前一亮,令人拍手称赞。
这,估计就是传说中的神来之笔!
老师家长们,转给孩子看看这里的解说,说不定有助于孩子的写作呢!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离别呢?结尾慰勉友人,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旷达洒脱。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情经过前面的层层推演,至此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可见其得意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出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惹人眼花缭乱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无任何意义与趣味。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等到物是人非,只留追悔莫及。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词人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你这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词人从视觉上对“时光容易把人抛”加以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红”和“绿”在这里都作使动词用,再各加一个“了”字,从动态中展示了颜色的变化,抒发对年华消逝的慨叹。
声明 本文来源于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