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奇(左)帮助村民填写图书借阅表。 人物档案: 姚宏奇,宁津街道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刚满18周岁时,她怀着对梦想的渴望和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只身一人来到荣成。大学3年,荣成给了她最温暖、坚实的怀抱。2016年,在阔别荣成4年后,她再次回到这里。从纯真的学子到干练的基层工作者,荣成见证了她的成长,伴她稳步向前。 我来自威海,虽距荣成不过1个小时的车程,但在上大学前我从来没有来过荣成,所以,起初我对荣成是陌生的,但没想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路口,都将我留在这里。 与荣成最初的缘分是拿到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的录取通知书,那是2009年的夏天,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建立第二年。我揣着三年寒窗苦读的梦想,踏进这个刚刚落户在荣成的大学。这里有宽阔的马路,路边有浓密的树木,随手拾起一片树叶,都感觉到水分顺着叶脉向四面八方奔淌,繁花漫过农家小院的围墙,向外蹦蹦跳跳地铺展开。抬头望去,天蓝得蛰出人的泪水,我仿佛遇见多年的老友一般热泪盈眶。我爱上了荣成,似乎我本就该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在荣成,度过了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临近毕业之际,我选择到远在哈尔滨的哈尔滨理工大学本校区攻读本科。即将离开荣成,我怀着不舍的心情,尝试走遍荣成的每个角落,努力记下这里春天花间的小路、夏天热闹的海滩、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季的雪舞银花,我爱这里的气候、山海,也爱这里朴实真诚的人们。 201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回到威海工作,也许是命运的牵绊,让我和荣成割舍不开。2016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宁津街道办事处从事基层工作。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这里,还是我熟悉的土地芬芳,还是我熟悉的花开遍野,还是我熟悉的朴实笑脸……如果说大学的时光荣成给予我的是知识的洪流,那么尘埃落定的工作旅程,将是我反哺荣成的全新开始。 宁津像一颗精致的明珠,镶在太阳升起的东方。这里冬暖夏凉,既没有过分的灼热,亦没有夸张的凛冽。当夏天来临,同纬度内陆城市早已被毒辣的太阳烤似火炉时,这里简直是人间天堂,我看到清晨的薄雾笼罩在东楮岛的海平面,也感知着东墩村厚实的历史底蕴和留村的美丽怡人。从大学到工作,我看到荣成在短暂时光里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循着樱花湖干净的赛道,我沿着高铁行进的路线,我闻着美丽乡村里草莓的香气,我看着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新建的校舍和新通的公交车,我惊叹那些久经岁月洗礼而愈显古朴的海草房,我见证着海洋牧场新兴旅游方式的火热…… 这里景美,人更美。宁津街道领导十分注重青年人的成长,每周二开展的夜校内容丰富又新颖,有交流公文写作注意事项的课程、有讨论创新点子的茶话会、有传授老领导多年来工作心得的会议,每一期都与众不同,让我在短短的时间里学到书本之外的丰富人生经验。街道的工作人员踏实尽责,政务大厅里,每逢老人排队进行退休认证时,从不见工作人员有半分不耐烦,因为他们知道,老百姓辛辛苦苦来一趟不容易,遇见年老体弱的老人,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方便。 在这期间,我幸运地成为龙山革命纪念馆的一名兼职讲解员,从热烈激情的十月讲到雪花包裹的冬月,我追寻着前辈的足迹,看着纪念馆不断地充实、完善、饱满,我的内心迸发出了对这片土地更深的热爱。每当我给颤颤巍巍的老人讲解那个年代的故事,他们都会拿出手绢擦泪,那份情感我虽无法感同身受,但那眼泪的重量深深压在我心上,我走出纪念馆,沿着馆外凹凸不平的方砖不断前行,山上的山荆子结果了,还有毛茸茸的野生板栗,隔着千重枝叶,我仍能看到这磅礴的生命力,让我深深感受到传递革命前辈精神的光荣使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在人生选择的重要岔路口,指向标都将我指引到这里。缘来缘去,荣成,我和你的缘分也将一直继续着、进行着。我期待着,期待着将来有一天美丽的爱情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期待着荣成的未来更加璀璨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