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我的记忆 | 九旬老妈的“口头语”

来源:掌上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6-12
摘要:我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我年近九旬的老妈是我们家的宝,不管是与子孙说话也好,与街坊邻居拉呱也好,时常挂在嘴边、最接地气的口头语就是:哪朝哪代都赶不上现在社会好。 1928年正月,母亲生于东山街道大泊村(现东泊村)。1940年2月18日,日军攻占荣

 

 

我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我年近九旬的老妈是我们家的“宝”,不管是与子孙说话也好,与街坊邻居拉呱也好,时常挂在嘴边、最接地气的口头语就是:“哪朝哪代都赶不上现在社会好。”

1928年正月,母亲生于东山街道大泊村(现东泊村)。1940年2月18日,日军攻占荣成,并先后在石岛、斥山等地修筑了20多个据点、80多座碉堡。姥姥一家人就住在距离斥山据点仅3公里的大泊村,成为日军“三光政策”的重灾区。每当日军的飞机盘旋在屋顶、树梢进行机枪扫射、散发传单或日军伙同“二鬼子”进村扫荡时,姥姥就抓起一把锅底灰,抹在12岁的闺女脸上,发了疯似的拖家带口往村东大沟跑,躲在两侧沟沿新挖的顾得了头顾不了屁股的“蛤蟆洞(防空洞)”里藏身。日寇侵华的国耻、国难,在母亲的童年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兵荒马乱时代的“跑鬼子”,成为母亲一辈子忘不了的伤痛。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儿女终于盼到了扬眉吐气“站起来”的出头日,迎来了国泰民安的好时光。改革开放后,老百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民生存环境难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改观,不免冲淡了老百姓“富起来”的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告别了种了大半辈子的责任田。妹夫、妹妹把亲手种的小麦、玉米,自己榨的花生油常年“直供”父母享用。妹夫还把自己舍不得烧的麦秸、花生蔓、玉米秆,用手扶拖拉机拉到父母院前的草场上,供老人烧火、做饭。尽管后来有了金贵的蜂窝煤和灌装液化气,蒸馒头还是“柴草当家”,稍不留神会被锅灶里窜出的火苗,燎了头发和眉毛。还有提起来就头皮发麻的“如厕难”问题,位于院子西南角的蹲坑“茅房”,尽管直通院外自挖了1平方米大小的水泥化粪池,可到了夏天,厕所里发出刺鼻的臭味。蹲“茅房”时,先喷杀虫喷雾剂,再拿把扇子赶,就这样还是免不了被花蚊子又狠又刁地咬起红疙瘩,好几天消不了肿。

秋风一凉,家里就开始盘算冬天取暖的事儿。我总是利用探亲时间,提前锯开杂木,用铁镐、斧头、钢钻劈开木头,以备父母用来引火生炉。有一次劈柴时,一块蹦起的木块砸在我右前额上,顿时眉骨淌血。不一会儿眼眶发乌、眼球红肿,母亲一看慌了神,心疼地嫌我干活急脾气,催我赶快去河东原家卫生室看看。经医生确诊为皮肤外伤、眼睛无大碍后,母亲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刚进腊月门,父母就早早地用透明塑料纸封严窗户,可灰蒙蒙的屋里依旧透风撒气,炉子盖儿烧得通红,室内温度还是不到10摄氏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惠农政策,推进旧村改造工程,让农民享受到了幸福的美好新生活。2013年,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全家人和乡里乡亲一道,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石头房,喜迁到嘉和社区里的新楼房。走进窗明几净的会客厅,看到配置了天然气灶的整体厨房,还有那洁白如玉的卫生间,父母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欣喜。经历了居住条件大变革的村民,比过年都高兴。与此同时,市里和村里为村民办理了社会保险、提供生活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领到7000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想我父亲是14岁参加八路军、15岁加入共产党的在乡伤残军人,享受到的优待更是不必细说。在父亲过世后,政府依然优待照顾着母亲。近几年回来探亲,母亲常跟我念叨自己享受市委、市政府发的伤残老八路遗孀每月120元抚恤金。虽然钱不算多,但母亲说:“国家能想着俺这些人,咱心里就知足啦!”社区里设立了卫生室,配置了自动取款机,还有法律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戏曲演唱室、乒乓球和棋牌活动室等等,让乡里乡亲与城里人一道,分享“强起来”的建设成果。近两年,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厕所革命”等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笑在脸上、美在心里。

自从搬上新楼以后,哥嫂和妹夫、妹妹与母亲住在一个小区,几乎天天登门看望、陪伴母亲。哥嫂、妹妹把刚出锅的水饺、包子、馒头给老妈送过去;侄女婿时常买来刚卸船的新鲜鱼,送给奶奶尝鲜;弟弟从烟台捎来猪羊肉,把老妈的冰箱塞得满满的,全家人都变着法儿地让老人一饱口福。身在烟潍、沪宁的晚辈人也不落后,主动给老人汇款、买衣服和保健品,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识字不多的母亲,脸上成天挂着笑,夸子孙都孝顺,跟亲人掏心里话:“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咱老农民也能住上新楼房。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都吃够了,过去皇帝吃不到的东西俺也尝了鲜,哪朝哪代都赶不上今天的社会好啊!”眼下,91岁的母亲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还时常亲自动手发面,蒸小麦、玉米面的饽饽,做香喷喷的鱼锅粑粑,泡好干萝卜叶子蒸“豆面球”,忆苦思甜解解馋。

每年从11月下旬开始,供暖企业统一进行长达4个多月的供暖。母亲居住的社区,窗外寒气袭人,室内温暖如春。一辈子勤快、爱干净、喜欢养花的母亲,格外珍惜安度晚年的新环境,成天在阳台上忙活修整自己的“御花园”。知道母亲的这一喜好,我和弟弟从东山挖来黑土,赶集买来花盆;爱人、弟妹从外地把花草捎回老家,妹妹干脆连花带盆端给母亲。母亲不大的阳台上,摆满了长寿花、六月桂、君子兰等十几盆花草。母亲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给这些“宝贝疙瘩”浇水、施肥、换土、剪枝,阳台一片生机,花香四季。母亲说:“每天早晨一起床,我就先到阳台看看花,心里觉得真清亮!”晴好的天气里,母亲时常坐在阳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静静地端详花草。看着看着,母亲不自觉地笑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乐善好施的母亲剪下自己培植的新枝新芽,移植给多位街坊邻居,分享人生的乐趣。

丁酉年腊月初八,朋上村进行换届选举。以往不关心村里事的母亲现在觉着政府赋予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权利,不能小看村里的选举,要像全国人大代表一样,投上自己的庄严一票。可偏偏选举头一天晚上,天气预报第二天有降雪。那天夜里,老妈心里老是寻思下雪耽误选举的事儿,睡不安稳。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找出晚辈人孝敬她的七八套冬装“行头”,让嫂子和妹妹帮忙挑选正装,最终选定了紫红色的对襟棉袄。早饭后,嫂子和妹妹搀扶着母亲,手持大红色的选民证,早早走进会场。正式选举前,见到60年前在生产队一起干活的老伙伴,老妈觉得格外亲。三四位“芳龄”90多岁的花发老人,笑脸迎着笑脸,双手拉着双手,心里的话儿怎么也说不完。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