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粮仓

来源:掌上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10
摘要:粮仓 邹积强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到我的家乡荣成,我们村实行了第一轮分田到户。第二年麦收以后,我参加了县里举行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学习班上,成山镇文化站站长袁学强同志读了他的小说《庄稼人的脚步》,小说歌颂的是农村体制改革,分田到户。后来,小说

粮仓

邹积强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到我的家乡荣成,我们村实行了第一轮分田到户。第二年麦收以后,我参加了县里举行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学习班上,成山镇文化站站长袁学强同志读了他的小说《庄稼人的脚步》,小说歌颂的是农村体制改革,分田到户。后来,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咱们村的牛百岁》,而《双脚踏上幸福路》则是电影中的插曲,还真被这首歌唱中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我家有4亩口粮田,每年秋季种3亩小麦。卖了爱国粮,留足了口粮,每年还能剩有陈年小麦。可是,我为储藏陈粮发愁。我是有过教训的。1970年,成家立业自己单过,那时我家三口人,每人只分到了40斤小麦,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留下50多斤小麦过年,盛在小瓷缸里,等到秋天,又全部生了“稼虫”(荣成俗称“稼虫”,学名叫“天牛”)。稼虫的大小、颜色、体型很像一粒黑芝麻,别看它很小,繁殖却很快,破坏性极大。夏季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是“稼虫”为害的高峰季节。我那缸小麦就被稼虫全祸害了,小麦被蛀成空壳,筛出了一盆子灰面,半盆子稼虫。妻子气得直哭。

  

为了储存好小麦,农民们只得摒弃老式粮囤和芦苇折子、纸浆做的纸斗,寻求新的储存方法。

  

刚开始,兴起的是水泥缸。混凝土和好以后,用水缸做胎,制作出水泥缸。我家做了两个,每个可盛200多斤小麦。麦子放到缸里,盖上水泥板盖子,便可防住老鼠,到了伏天,小麦也不会生稼虫。

  

水泥缸口大、底小、肚子圆,占了一大块地方,盛粮食却不多。人们就废弃了水泥缸,使用红砖垒水泥池当粮仓。

我们村地处山区,大都是山耩薄地,往年,小麦亩产最高也就是300多斤。改革开放之初,连续3年风调雨顺,小麦连年丰收。1982年,我家3亩小麦竟然收了1500多斤小麦。有了池式水泥粮囤,就不发愁小麦没有地方储存了。池式水泥粮囤储藏小麦就是好!在池子里放上塑料布制作的袋子,小麦装到塑料袋子里,把口扎紧密封得很结实,不透气了,就能防住稼虫。盖上水泥板,就能防老鼠。水泥池子粮仓,存放小麦至少两三年不会出现问题。

20世纪末,市面上又兴起了白铁皮粮囤,是圆柱形状。白铁皮粮囤比水泥池粮囤更进一步了,每个可盛1000多斤小麦,密封性良好,防潮防虫又防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多余的小麦,除了卖给收粮小贩,各家都会留足口粮。去年,早春干旱,有个邻居自豪地告诉我:“10年颗粒不收,俺也有小麦吃!”他说得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家家户户有两三年的储备粮这是肯定的。

现在,铁皮粮仓都放到了平房顶上,成为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看到眼前的风景,耳边就响起了《双脚踏上幸福路》那豪迈优美的歌声:“青悠悠的那个岭,绿油油的那个山,丰收的庄稼望不到边,望呀么望不到边,麦香飘万里,歌声随风传,双脚踏上丰收的路,越走心越甜, 越走心越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