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荣成团市委及冠通路桥工作人员将500余本“漂流”图书送到荣成市第31中学,扩充该校图书种类,支持该校创新打造的第一批“家庭书屋”。 这也是志愿荣成慈善典礼上18个签约项目之一,将累计投入3万元,为营造书香荣成的良好氛围贡献力量。
共青团荣成市委在第31中学举办图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当天团市委和冠通路桥捐赠的这部分图书将作为“图书漂流”资源放到学校,供“漂流”使用。“漂流”期间,学生必须保持图书完好无损不丢失,归还图书时将心得体会夹在书籍中,传递给下一位学生;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据介绍,为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舆论氛围,市31中学前期根据走访学生了解情况,创新打造了全市中小学首批“家庭书屋”,已验收通过92个,凡是参与的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有合适的书桌,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和进行阅读,这项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读书意识,让学生有书读、多读书、读好书,营造家校联合、共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政府资金引导,爱心企业资金资助、志愿服务团队具体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图书漂流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全市中小学的图书资源,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关链接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 END • 威海晚报记者 刘新刚 通讯员 鞠文章 王钰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