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城市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荣成市蜊江小学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是对蜊江小学乃至全市文明校园建设和青少年文明教育工作的至高褒奖。 近年来,荣成市蜊江小学秉承文明风尚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围绕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标准,将文明校园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融合,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校园生根发芽、让校园处处吹拂文明之风。
好班子带出好校风 建校以来,荣成市蜊江小学被评选为“荣成市先进基层党支部”,3个教研组被评为“威海市巾帼文明岗”,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保持98%以上,领导班子考核群众满意率保持100%。 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等直接影响校风、教风、学风。因此,荣成市蜊江小学注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荣成市蜊江小学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核心,打造了一支作风民主、廉洁高效、团结协作、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班子队伍。学校通过建立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保障、教代会民主管理的长效管理体制,完善师生需求响应、干部职工评议、民主决策纠错等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阳光党务”,营造“看得见的民主和平等”。学校坚持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领导之间谈,党群、师生、家校互相谈,注重感情沟通和思想引领,将师生、家长紧密联合,共同推动学生成长。
好环境孕育好文化 课间休息时,二年级二班学生梁梓煜来到教室外走廊处的“诚信书吧”,兴致勃勃地看起课外书。“这里的课外书可多了,《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都是我爱看的。一休息,我就赶紧来这里看书。”梁梓煜开心地说。 一个个摆满图书的“书吧”将校园点缀得极富文化气息。课间,孩子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手捧书籍静静品读,或三五成群围着一本书开心地交谈着,构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学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的一个缩影。为了打造一个充满成长力量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修养品格,近年来,荣成市蜊江小学发挥集体智慧,确立“成长有恒,让每个生命自由舒展”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家长参与制定校徽、校歌、校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设计班名、班级口号等,每个组室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标识。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文化标识,遍布教学楼内的学校吉祥物“丽丽”“江江”的形象logo,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无不体现着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按照“年年有新意、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工作思路,学校将传统文化、体育文化、校园特色和学生个性特长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每层楼的大厅设置阅览区,班级走廊设置“诚信书吧”,教室内设置图书漂流角等,不断增设完善教学设施,使其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实现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四季有风景,季季有花开。立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学校注重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四节”教育,实施文明餐桌和“光盘行动”,评比节约小标兵,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朴素生活作风,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广泛认可。同时,围绕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学校严抓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安全管理机制,从完善物防、人防、技防措施入手,制订防暴力侵害、防校园欺凌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被评为“山东省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威海市安全先进单位”。 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坚实保障。
好师德树立好榜样 教师是学校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荣成市蜊江小学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始终坚持师德建设常态化,通过开展文明组室评选活动、创新培训学习方式、创新使用网络平台、健全班主任遴选培养考核机制等方式,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 梁建丽是荣成市蜊江小学一名拥有30年教龄的教师。每天傍晚学生放学后,她总会先将学生送到公交站点,看着每一名学生都平平安安地坐上回家的车,然后再回校把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召集在一起,为他们解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我们年轻教师缺乏教学和管理经验,通过这种师徒结对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尽快适应岗位工作。以后遇到各种棘手问题时,心里也有了底儿。”今年刚入职的教师张玫馨颇有感触地说。 围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荣成市蜊江小学通过开展“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每月评选“月度人物”、每学期评选“最美教师”,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通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外出培训,补齐知识“短板”,提高专业素养;采取结对跟岗模式,让教师在亲历中成长;健全班主任遴选、培养考核等机制,成立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并将其打造成为荣成市青年班主任培养基地;设立省级留守流动儿童服务站和课后托管班,引导教师关注关爱每名学生,全校教师与100多名外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实现结对帮扶。 近年来,荣成市蜊江小学涌现出25位“四德”教师典型、49位“最美教师”、10对“青蓝师徒”,1人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9人获评“威海市优秀班主任”,1人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50多名教师获得“威海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校园文明建设注入了生命之水。
好传统引领好风尚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国歌声响彻校园,一位踏入校门的孩子面向国旗,立正站好,敬少先队礼,全程表情庄重严肃,直到国歌结束才匆匆向教室跑去。“在我们学校,只要国歌响起,全体师生都会面向国旗方向庄严站好。学生敬少先队礼,老师行注目礼。”荣成市蜊江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正是蜊江小学多年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在荣成市蜊江小学校园内,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展板随处可见。校园内的宣传栏、教学楼的墙壁上也都贴满了“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文明宣传画。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荣成市蜊江小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师生道德文化素养。学校引领学生将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自编自创核心价值观童谣、歌曲,创作连环画,让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感悟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开设礼仪课堂,以微剧场、大讲堂小讲师等形式进行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宣讲;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成长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德育课题研究,开发的德育校本课程荣获威海市科研创新成果奖,出版的《走向核心素养的成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专著引起不小反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发出环保微倡议、文明出行爱的罚单,引领社会交通文明;通过文明微课程、微语音、微视频等“五微行动”,传播文明知识;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学子等方式,传承好家训好家风,60名学生先后获得“威海市十佳少先队员”“美德少年”“荣成市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1名学生获“山东好人”提名奖。
三年春秋正芳华,文明创建谱新篇。这所年轻的校园正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向着更高的台阶迈进。荣成市蜊江小学校长鞠文玲说:“全国文明校园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努力为孩子们播下爱国、诚信、友善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拥有良好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小手拉大手,传播文明、影响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