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金融办持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有力保障了区域经济金融持续稳健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金融机构3家,新增贷款63.6亿元,较年初增长12.7%;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561.8亿元;企业上市挂牌直接融资6.3亿元。 坚持服务指导,力促资本市场取得突破。今年以来,市金融办认真抓好企业规范化改制,加大我市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将该项工作纳入区镇目标绩效考核,确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上半年,全市共完成企业规改50家,总数达到213家,改制率达到39%。强化资源企业引导培育,综合考虑规模实力、行业地位、发展潜力和上市挂牌意愿等因素,建立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按照重点推进类、重点培植类和重点关注类三个梯次,分门别类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指导和精准培育,形成上市挂牌的梯次格局。目前,入库资源企业保持在50家以上。全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在增量、提质、融资三方面下功夫,壮大资本市场“荣成板块”。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为目标,引导企业到主板上市、到新三板挂牌,不断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质量。对企业上市挂牌实行备案审查制,帮助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鼓励上市企业通过再融资、债券、票据等形式融资,支持挂牌企业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质押、私募债等形式融资,鼓励后备资源企业引进股权投资实现融资。今年以来,9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康派斯车辆、天一和生物、协汇食品等企业正在准备新三板挂牌材料,精宜海洋科技、农信生物、通泰橡胶等企业启动区域市场挂牌程序,5家挂牌企业获省直投基金投资1432.8万元,共实现直接融资6.3亿元。 巩固扩大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我市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保障重点领域、支柱产业和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目前,全市118项市级重点项目中,已有24个项目与金融机构签订银企合作协议。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拓宽抵质押范围,发展股权、知识产权、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信贷产品;积极开展金融产业招商,引导设立各类新型地方金融组织,不断丰富我市金融业态。今年以来,注册资本达3亿元的安信融资担保公司已获批,光大银行荣成支行已获批进入试运营阶段,华海财产保险荣成支公司已开业经营。加快转变服务理念,引导各金融机构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发展,保企业就是保银行”的理念,与企业抱团取暖,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不搞“一刀切”,根据不同企业特点,量身订制服务方案,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实现信贷资金早投放、早见效。截至6月底,全市23家银行业机构贷款余额达到561.8亿元。 在金融风险管控上,全面推进债权人委员会制度。为避免传统风险处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市金融办将风险化解处置由临时性、随机性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在实体经济推行债权人委员会制度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实施方案》,将企业信贷风险由事后化解转为事前防范,推动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和支持。债委会制度出台后,配套制定了《荣成市债权人委员会管理办法》《荣成市银行业机构考核办法》和《荣成市金融系统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明确债委会的组建原则、运作机制、信息反馈、风险防控等内容,分门别类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同时,将债委会组建与我市征信管理工作相衔接,通过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确保制度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他们还利用市内新闻媒体以及全市银企对接、债委会工作推进、债委会工作培训等专题会议进行政策宣传和解读。目前,各区镇及部门共上报企业55家,其中符合组建条件42家,首批15家企业已完成债委会组建,对其中风险较大的2家企业进行了重点化解处置。 坚持部门联动,确保打非工作取得实效。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及区镇、街道各司其职,加大各领域非法集资摸排力度,做好防范处置各项工作。上半年,共对全市138家投资(咨询)机构进行了摸底调查,与全部机构负责人签署了不进行非法集资承诺书。坚持打早打小,引导各区镇、街道及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走访调查机制,及时收集群众举报线索,对发现的非法集资案件和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快,坚决打击。今年以来,共发现制止非法高息吸储宣传3起,现场追回资金20余万元。持续加强宣传,督导各区镇、部门广泛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下发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系列文件,制作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公益宣传片,印制各类打非宣传材料30余万份,全面提高群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