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12月15日,荣成市隆重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动员全市上下以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乘势而上,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谱写文明创建新篇章。 历史会铭记这一时刻,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荣成市以优异成绩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时,荣成海关、蜊江小学、崂山街道地宝圈村分获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称号。这是荣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和喜事。这份至高的褒奖与无尚的荣耀属于全体荣成人民。让我们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为创城工作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回首三年创城之路,荆棘与鲜花同路,泪水与欢笑齐飞,既有矢志不移的追求,亦有弥足珍贵的收获。三年创城之路,经历了奋斗,洒满了汗水,我们从各级干部当中,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昂扬斗志;三年创城之路,做到了共建,实现了共享,我们从广大群众当中,体会到了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三年创城之路,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内涵,我们从城市形象当中,收获到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精神——创城精神。创城精神是勇争一流、创新突破的精神,是真抓实干、务实奋进的精神,是攻坚克难、担当负责的精神。奖牌有形,精神无价。创城精神饱含着各级干部众志成城、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汗水,铭刻着荣成创新突破、再创辉煌的荣光和希望,是“江北第一虎”那股精气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力量。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对我们过去发展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再攀高峰的期许。各级要把创城精神落实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落实到认真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中,落实到各行各业和各自实际工作中,瞄准排头兵的要求加油干,紧跟荣成市委、市政府的节奏加油干,细化标准加油干,让“江北第一虎”那股精气神满血复活,推动文明荣成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 发扬创城精神,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荣成市创城工作在常态化、制度化等方面仍有差距,少数单位、个别干部群众还存在“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错误思想,广大群众对我们创建工作的坚定性、持续性也存有疑虑。因此,我们要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向上级、向人民交出一份新答卷。要加强督查考核,健全问责机制。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每月定期发布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限期整改;定期督导检查,邀请第三方进行测评,对测评分数低的项目相关责任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到位的给予问责。要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崇德向善、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发挥社会信用体系优势,开展联合奖惩,将涉及文明的信用产品广泛应用到群众生活中,为群众带来文明福利。 发扬创城精神,不忘初心,惠民利民。创城不是为了争牌子,而是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这是荣成市委、市政府创城的初心。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荣成市委、市政府坚持惠民利民的初心不会变、坚持争先领先的信心不会变、坚持干则必成的决心不会变。荣成市各级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戒骄戒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如既往地把创城作为民生工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做起,坚定不移抓好城市提升工程、抓好城市经营管理、抓好城市环境建设,让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在公平法治中、文明新风中拥有更多获得感,让文明荣成持续升温,让广大群众长期受益。 发扬创城精神,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我们欣喜地看到,创城激发了广大群众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多的市民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觉追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市民支持和参与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正是广大市民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这份无比崇高的荣誉;正是千家万户的默默奉献,才铸就了这块来之不易的奖牌。热爱荣成、以城为荣、共建共享,既是我们创城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保持常态化长效化的动力源泉。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保持共建共享的热情干劲,主动呼应全市发展大局,积极投身“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建设实践,使共建共享成为文明荣成的最强音。 百尺竿头尚求更进一步,文明建设更思尽善尽美。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秉持初心,坚定信心,始终保持勇争一流、永不服输的热情干劲,激活“江北第一虎”的精神状态,一张蓝图绘到底,创新实干不停步,文明荣成建设就一定能实现新跨越,争当全省县域践行新发展理念排头兵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