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市情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扶贫铺就幸福路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0-17
摘要:政策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精准扶贫自荣成市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仅用两年时间,就让8801户贫困户、13575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7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扶贫成效显著。 今年,荣成市进一步加大脱贫扶困工作力度,

政策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精准扶贫……自荣成市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仅用两年时间,就让8801户贫困户、13575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7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扶贫成效显著。

今年,荣成市进一步加大脱贫扶困工作力度,在兜底线、保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向精准扶贫再精准发力,进一步提升脱贫工作成效,让脱贫群众迈向致富路,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落实精准 夯实基础

精准扶贫重点在“精准”。今年,荣成市牢牢扭住精准这条主线,推行扶贫再精准,基础再夯实,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开学季,荣成市残联联合市扶贫办、团市委、妇联、教育局,组织开展“共享阳光”应届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金发放活动,为7名残疾大学生提供帮助,发放励志助学金共计4万元。拿到助学金的贫困学子激动地告诉记者,这笔助学金不仅能够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更增强了克服困难、自立自强的勇气和决心,今后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做一名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用的人,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帮助困难学生圆上学梦是荣成市实行分类帮扶、开展“暖心工程”系列活动的真实写照。为了让扶贫工作更精准、更到位,荣成市积极推行分类帮扶,即组织卫计、人社、民政、残联、教育、城建等部门开展送医疗扶持、送就业保障、送社会救助、送助残奔康、送教育辅导、送危房改造“六送”活动。目前,已为7200多名患病贫困群众,确立了26家定点医院“对口服务”;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居民基本医疗补充保险;为180多名贫困学生安排了成长导师;为大病贫困户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助;帮助25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再就业;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60多户。

扶贫工作的精准不仅体现在帮扶对象上,还体现在政策措施落实与基本信息核对上。

为确保扶贫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荣成市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实上实行再精准,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稳定扶贫组织领导机构和干部队伍,按每村至少30万元标准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巩固扩大已经脱贫人口和37个“摘帽”重点村扶贫成效。以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五通十有”为重点,理顺部门责任分工,确定115项工作计划,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月定期调度,推进落实。

此外,结合脱贫成效“回头看”和“问题整改季”集中行动,重新核查贫困人口消费性车辆、商品房、大型农机具、大额贷款、注册公司等数据信息,不合规定的按程序清退处理,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精准度;推动扶贫、人社、住建、教育、财政部门开展信息互通共享,开展新一轮“三保障”关键信息比对,对脱贫成效还需巩固提高的483户,及时按照流程纳入重点帮扶户范围。

产业扶贫 拔掉“穷根”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今年以来,荣成市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主导地位,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强化措施落实,有力有序推进产业脱贫工作,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今年4月,山东省首家股份制产业扶贫合作社——益农果品种植扶贫专业合作社在荣成市揭牌。该合作社由荣成市华峰果品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吸引了周边8个村、78户贫困户参加。据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合作社主要采取按出资比例直接量化入股的方式,每户贫困户分得5128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各占合作社股权0.2%。

74岁的贫困户徐秀敏告诉记者,自己心脏一直不好,常年吃药,有了这个股权证,不用干活,每年跟着合作社分红,生活也有保障。

益农果品种植扶贫专业合作社正是荣成市推行产业扶贫模式的一次创新探索。为了做好产业扶贫,确保产业项目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态势,荣成市成立了扶贫项目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库,对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推动项目模式向镇级领办、多村联办转变,项目类型向风险低、见效早的租赁类和光伏类转变。今年,60个重点村计划投资2140万元,建设扶贫产业项目31个。其中,光伏项目19个、种植项目5个、加工项目5个、资产租赁项目2个。

与此同时,荣成市积极推进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整合各类涉农和扶贫资金,依托已有扶贫产业项目,优中选优,挑选发展前景好、发展动力强的项目,升级打造4处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区、30个扶贫产业项目示范基地。统筹扶贫开发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新六产”“田园综合体”打造等系列“三农”重点工作,将扶贫产业基地打造成荣成市脱贫攻坚的创新典型。

荣成市在推进贫困村产业扶贫的同时,也考虑到经济薄弱村长远发展的可行性。对年经营性收入低于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查清“三资”家底,制订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支持,力争到2018年帮助350个经济薄弱村完成转化提升,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例如,在60个重点村设立村级爱心基金;重点救助因事故、灾害、大病等意外事件致贫的特殊困难户和返贫风险高家庭等。目前,已筹集资金175万元。

完善体系 凝聚合力

“马上入冬了,高指导,我们该施什么肥?”“高指导,我这有几棵树叶子上出现了斑点,是不是得什么病了?怎么办?”在荫子镇上姚家村苗圃培育园,一群村民围着一位中年男子问个不停。

村民口中的“高指导”就是荣成市农业局土肥站的专家高海涛。高海涛是荣成市选派的60名科技指导员之一。今年,荣成市为6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重新选派了科技指导员。这些科技指导员多来自于农业、林业、畜牧等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畜禽养殖等专业领域拥有一技之长。在选派工作中,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以重点村的科技需求为导向,根据每名科技指导员的特长特点及每个村的实际情况,为每个重点村灵活确定了一名或多名科技指导员。而高海涛的专业领域主要涉及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方面,恰好与发展苗圃培育的上姚家村相契合。而在未来3年内,高海涛将一直为村里提供相关的科技指导服务,与大家共同研究产业脱贫之路,直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均达到稳定脱贫水平。

“以前庄稼出了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不了,容易造成粮食减产,这一年可就白忙活了,现在有了高指导,施肥、育苗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心里踏实多了!”村民们激动地说。

今年,荣成市在定点扶贫方面,专门制定《扶贫工作队及“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定期通报选派人员真蹲实帮情况。同时,选派60名技术人员,帮助发展村级农业特色产业、推广实用新技术。通过召开全市包扶村观摩会议,推动包扶单位从传统“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今年,120个包扶单位共投入资金450万元。

我市在行业扶贫上,一方面,用好“精准扶贫直通车”服务品牌,把部门服务提升到市级层面来推动,全市210个企业、220个部门共开展爱心助残、青春志愿、巾帼创业等60多项扶贫活动;另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扶贫贷款余额4000多万元,带动14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此外,加大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力度,上半年,共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等12项涉农资金,共计1.6亿元,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在社会扶贫方面,荣成市开发社会救助信息网站,畅通扶贫渠道,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和社会帮扶资源有效对接,形成脱贫合力。同时,出台对企业帮扶村的支持政策和约束措施,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包村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荣成市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助推扶贫工作落实。在督查方面,以台账清单的形式明确各镇街、各部门年度扶贫重点工作,每月定期调度汇总并通报。在监管方面,把扶贫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纳入农村巡察范围,对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发现的问题,实行严查重惩。同时,对60个村的项目和资金实行第三方审计。在考核方面,对镇街和行业部门实行差异化考核,确保考实考准考出成效。(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