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东山街道崮山前村,干净通畅的水泥路、一尘不染的农家小院、环绕村庄的绿树红花、整洁的卫生环境,不但让外来者眼前一亮,更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舒心和惬意。 崮山前村是荣成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荣成市把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一体管理”的思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考核监管,构建起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境卫生管理大格局,不断刷新着乡村“美丽颜值”。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密闭化收运率、集中入站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在山东省群众满意度电话抽查中始终名列前茅。
定政策 抓机制 打造联管联治责任体系 黄志伟是荣成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镇村环境卫生工作考核。每月10日开始,他都要和同事一起利用两周时间,对全市940个村居进行一次随机暗访和集中考核。说白了,就是“挑毛病”。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高效的运行体系作保障,更需要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和广泛支持。为此,荣成市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市级层面,荣成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对各镇街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市级补助资金核发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镇街层面,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专门班子,负责本辖区环卫管理的日常监督和考核。村居层面,由1名“两委”班子成员作为环卫专管员,负责本村居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的监督检查。市、镇、村三级联管联治体系的建立,让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网络。
为确保城乡环卫体系高效运行,荣成市重点在督导考核上下功夫,建立了数字化综合调度监控平台,实现对所有保洁员的统一监督和调配。对监控平台覆盖不到的区域,实施人工抽查,不留死角。黄志伟和同事每月进行暗访和考核的村居数量要分别达到全市村居总数的15%,这意味着,两周时间内他们要检查完370多个村居,而这些村居的抽检既要突出随机性,又要突出薄弱村,确保考核的时效性和公平性。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他们拍照记录,即时反馈给镇村限期整改,问题的多少决定了该镇街当月考核分数。 每月考核,年终汇总。年终考核平均分值在90分以上的镇街全额发放环卫一体化补助,90分以下的按比例扣除。 在环卫考核中,荣成市还在全国率先使用了社会信用考核办法,将落实“庭院三包”制度写进村规民约,纳入全市信用体系管理,把管护成效与村民信用奖惩和福利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村民自觉维护村居环境的积极性,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步入常态化长效管理轨道。
建设施 抓队伍 推行一体化管理标准 每天清晨5时,东山街道八河王家村保洁员谢云华都会准时上岗,把分包的几条街巷打扫一遍。8时,谢云华会挨家挨户把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桶清理一遍,集中送到村东北角的地埋式垃圾箱内。街道的垃圾清运车会定期清理箱内垃圾,运送到市区垃圾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谢云华在保洁员的岗位上已经干了三年多。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垃圾露天堆放,夏天气味难闻、蚊虫滋生,很不卫生。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垃圾桶,村里又实行了卫生网格化管理,每日一小清,每月一大清,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近年来,荣成市先后投资4.8亿元提升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成了两处市级垃圾处理场、26处镇级垃圾转运站,布设地埋式垃圾箱600多个,配备专用车辆近200台,组建了5400多人的专职环卫队伍,构建了市镇村三级环境卫生长效管护网络。在村级层面,按照100户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保洁员及清运员,实现“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环卫一体化新模式。每年,荣成市专门安排1.1亿元资金,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荣成市引进了固废综合处理与应用产业园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以垃圾焚烧发电及燃气热电厂为核心,包含15个子项目。经专业处理后实现“固、液、气”三废达标排放,可实现年上网发电量1.2亿多度,供热面积可达300万平方米。目前,部分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预计2021年将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全覆盖 无盲区 “环卫+”管理模式见实效
近年来,荣成市将全市凡是涉及环境卫生方面的各项工作,全部纳入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创建了“环卫+”管理模式,实现市域内环境卫生管理“一手抓、全覆盖、无盲区”。 在城区,实施了“环卫+数字化城管”,将27万平方米城铁站区域的物业管理、100多个建筑工地的施工扬尘管理、15个商砼预拌站的扬尘治理、180座公交候车亭的日常维护、渣土运输车辆沿街撒漏整治以及冬季除雪、夏季防汛等工作纳入统一监管,依托城市精细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环卫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构建了“五分钟巡查圈、半小时响应机制”,切实提高了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镇村,实施了“环卫+镇街驻地”,建立了农村环卫“一揽子”管理机制,将镇街、村居环境、公路环卫保洁、河道流域卫生监管、铁路沿线综合治理及公交站牌管护情况等纳入管理,进行统一考核,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扩面延伸、整体提升。同时,还专门购置了2架无人机,对“车辆跑不到、步行走不到”的河道流域、山沟田间等部位进行重点监控,真正做到管理无盲区、监管无死角。
城乡环卫一体化,不仅改变了农村卫生环境,也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更优化了农村发展环境。如今,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在荣成蓬勃兴起,农村、田园成为城里人向往之地,“环卫+经济”成为荣成环卫一体化新的升级版。俚岛镇烟墩角社区渔家乐经营业户曲淑玲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不重视垃圾、污水处理,游客来了反映环境不好。如今,村里垃圾和污水都实现了集中处理,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红火。 根据掌上荣成资料整理 本文图片由文明光影志愿团、市环卫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