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镇区 东山街道

荣成 | 好村官杜云强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6-20
摘要:▲杜云强(左二)和村民在一起。 在夏庄镇,只要提起大河东村党支部书记杜云强,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个铁拐村官,行! 2007年,杜云强当选夏庄镇大河东村党支部书记,他架着铁拐,将一穷二白的大河东村带上了文明富裕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强村。他用

▲杜云强(左二)和村民在一起。

 

在夏庄镇,只要提起大河东村党支部书记杜云强,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个‘铁拐’村官,行!”

2007年,杜云强当选夏庄镇大河东村党支部书记,他架着铁拐,将一穷二白的大河东村带上了文明富裕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强村。他用一副残疾之躯带领大河东村村民不断开创美好明天,谱写了一曲基层党员干部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赞歌。

有人曾戏称10多年前的大河东村“穷得只剩下村名了”,那时的大河东村不仅没有收入,还负债累累,村民们怨声载道。杜云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时,他当众向群众许下诺言: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一个一穷二白的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径在哪里?“上任那年,我领着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地串门,听听东家的意见,琢磨西家的点子,回来再没日没夜地讨论。毕竟村里底子薄,上项目得切合村里的实际呀,否则,乱拍板很容易好心办了坏事。”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杜云强至今记忆犹新。经过反复研究并征得村民同意后,他开始带领村民搞起土地流转。这期间,他拄着拐杖东奔西跑,利用流转出来的土地,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成立了绳厂……慢慢地,村里的账上有了进项,村民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杜云强是个不说大话的人,但有一句话他却常挂在嘴边:“只要是我这个书记该干的事,我保证圆满完成!”就为了这句话,他的拐杖声时时回响在村里的胡同、村民的院子里,哪家的老人生病了,他拄着拐杖去看望,忙前忙后地派车送去医院;哪家两口子拌嘴了,他撂下自家的事,拄着拐杖就去劝和。在他心里,自家的事是他的事,村民的事也是他的事,他有责任让这个“大家庭”和和美美。

杜云强信奉实干。他说,一滴汗水摔八瓣,地里才能有好收成;铺下身子真抓实干,村里的工作就不会出格。这几年,镇上制定了严格的农村卫生达标验收办法,并时不时地进村验收,大河东村每次都是全票通过,从未扣过一分,有人向他请教秘诀,他笑着说:“每天早上我都会把全村走一遍,每家每户门前都会留下我的拐印,哪里还会不干净呢。”去年除夕夜,为了严防野外用火,他早早地就柱着拐杖上了山,这个山头转转,那个坟头看看,一直忙活到下半夜,为此还患上了风寒感冒。而初一一大早,他揣着感冒药又出发了——这天,村里的星光艺术团要到市里进行文艺演出,他这个领队责任可不小呢。

“墙根底下搬弄是非,麻将桌上斗嘴耍钱”,是以前大河东村的真实写照,久而久之,彼此间的矛盾就来了,和谐的心气就没了。“这哪像个新农村,新农村必须是经济文化共繁荣同和谐。”随着集体经济的改善,杜云强决定让村民改改这些陋习,把改陋习的抓手放在农村文化建设上。他组织成立了大河东村星光艺术团,自编自演了许多以身边人为蓝本的节目,这些节目或针砭村民陋习,或歌颂农村新风,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反醒自身,星光艺术团已成为我市庄户剧团的中坚骨干。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他又主动承担起大河东村文化辅导员的重任。他筹措资金对村里的农家书屋进行改造升级,添置了适合农民阅读的书籍,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定期在村里举办读书会和演讲比赛。如今只要有空余时间,村民们不是去唱唱戏,就是去跳跳舞,再不就去看看书,别提有多舒坦了。

这就是杜云强,一个虽身有残疾却把村民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的好村官,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展现了一名好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