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镇区 东山街道

“海上粮仓”收获忙

来源:掌上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5-23
摘要:5月,正是海带丰收季节,空气中飘荡着海带特有的咸鲜味道。日前,记者跟随曹齐,去感受“海上粮仓”收获的喜悦。

“海上粮仓”收获忙

 
 
 
 
 

清晨3时30分,曹齐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就带着工人登上收割海带的船只。

5月,正是海带丰收季节,空气中飘荡着海带特有的咸鲜味道。日前,记者跟随曹齐,去感受“海上粮仓”收获的喜悦。

天光清亮,晨风清爽,海面如蓝色的绸缎铺向远方。

 

 

曹齐说:“今天去的是深水区,比较远,来回大约要两个小时。”曹齐掌舵头船,头船后面拖着8只舢板,每只舢板上有两名工人,工人们穿着橘黄色救生衣,说笑声随海风飘散,如船尾溅起的浪花。

初见曹齐,记者觉得他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脸部皮肤黑里透着红,这应该是多年耕海牧渔的印记。

今年50岁的曹齐是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场经理。他19岁开始出海,从水手干到船长。俚岛镇海带养殖业红火后,曹齐结束远洋漂泊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日子,回家养起了海带,如今已经20多个年头。曹齐也见证了俚岛海带产业从单打独斗无序竞争到科技兴海生态发展的历程。

俚岛镇是全国闻名的海带养殖大镇,这里有30多个村从事海带养殖,养殖面积3.8万亩,年产海带鲜菜50万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被称为中国海带第一镇。

说着话,天光渐亮,站在舢板上,辽阔的海面一望无际。船渐行渐远,一大片浮漂出现在眼前,它们密密麻麻、排列整齐,如队列方阵般分布在海面上,这就是海带养殖区。接近20米等深线的这片海区,海流活、养分足,出产的海带成色好、营养价值高。

曹齐熟练地指挥工人驾着舢板分散到不同的海区将船停好,并介绍着:“你看,浮漂下面就是海带。每年十一二月海带苗被夹到海带绳上,投放到海中,生长期长达半年多。海带是冷水藻类,怕高温,得赶快收。”

工人们两人一组,熟练地收割着海带,场面十分热闹。只见曹齐用一根前头带铁钩的工具轻轻伸入水中,使劲一拉,一整绳海带就被拖到船上,他用刀具麻利地将海带割下,几根捆成一捆,横搭在船上。“受光照影响,海带的成熟期有早有迟,所以现在要挑选那些叶片宽大、肥厚的收割。”记者想动手试一下,结果费了好大力气也没有把海带拉上船。“小姑娘,平时很少干体力活吧。”曹齐善意地笑着,他摊开双手,手上满是厚厚的老茧,这是辛勤劳动的见证。

 

 

忙碌间,一轮红日跃出海面,整个海区变成一片金色的世界。一棵棵油亮的褐色大海带足有三米多长,肥厚的叶片、微卷的荷叶边,映着初升的夏日阳光,美得让人忍不住赞叹,这“海上粮仓”果然名不虚传!

荣成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拥有500公里海岸线、5000平方公里的近海海域。这是一片辽阔的蓝色国土,更是一片肥沃的海上良田。荣成20米等深线内可养海面200万亩,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项目重点区域。

为深耕这片蓝色沃土,荣成始终坚持名优生态发展。在稳固、规范海带等传统养殖品种的同时,积极整合养殖资源,优化养殖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增上名优养殖品种,加大海洋牧场建设力度,全面打造“海上粮仓”。

曹齐告诉记者,除了海带,这片海区还盛产鲍鱼、海参等海珍品,比起物美价廉的海带,它们可是海底的“金蛋蛋”。

从1996年开始,荣成的养殖专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创建了“721”养殖模式,即在每个养殖场的局部海域中,实现养殖对象的合理搭配,70%藻类、20%滤水性动物、10%投喂性动物,形成“贝——藻”“鱼——贝——藻”“贝——藻——参”等多形态的生态立体养殖法。“721”养殖模式被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作为生态养殖典型广为宣传。

如今,荣成的“海上粮仓”,海参、鲍鱼、海胆等名优品种育苗水体达28万立方米,年育苗量230亿单位,增殖放流梭子蟹、海蜇等苗种2.57亿单位。2016年,新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总数达到4个,有效释放了养殖业的发展活力。2016年,全市养殖产量78.7万吨,养殖收入140.6亿元,水产品产量连续35年稳居中国第一渔业大市(县)。

这片蓝色沃土,不但为陆地上的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海洋优质蛋白,更成为荣成渔民增收的“聚宝盆”。

太阳越升越高,海面上金光闪耀。船上的海带堆得如小山一般。随着一声“返航喽”,曹齐驾着船拖着8只舢板如雁阵般划过碧蓝的海面,驶向岸边。

 

 

“这一趟,我们能收4吨多海带!” 曹齐满是汗水的黝黑脸庞笑意爽朗。

载着海带的舢板陆续靠岸,另一个热火朝天的景象呈现在眼前,早已等候在岸边的工人们纷纷操纵起吊车,把整捆的海带吊到拖拉机上,运到晒场。

 

 

晒场上,穿着绿色防水服的七八个阿姨配合默契,迅速把海带从拖拉机上搬下来,捋顺、摊开,晾晒在沙地上。阿姨们说,她们每天要把海带来回翻晒3遍,这一工作要持续到8月初。

 

 

从晒场向西望去,一幕幕“海带挂帘”颇为壮观。记者上前一看,原来在开阔的沙地上立着100支杆子,工人正在往杆子上挂晒海带。“每支杆子靠近顶部的位置有一个装置可以撑开8个支架,海带就挂晒在上面。杆子可以自由升降,最高能升到40米,可以挂8串海带,一串能挂18到20绳海带。”曹齐解释道。这种晾晒海带的方法不但节省场地、节省人力,晾干的时间也缩短了一半。

 

 

除了晒制干海带,收获的新鲜海带还被用于盐渍加工。俚岛镇有79家海带加工企业、100多条加工流水线,年加工鲜菜能力达20万吨。拥有“食藻宝”“高绿”等品牌企业,销售客户遍布全国。

如今,对海带进行精深加工是俚岛镇海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科研人员从海带中提取岩藻黄素、褐藻胶、膳食纤维等多种活性成分,研发海带保健食品、海洋药物、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医用材料等系列高端产品。海带这一传统海洋蔬菜越来越受产业资本的青睐。目前,威海世纪博康海带精深提取中试项目正在抓紧推进。该项目可实现海带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达产后预计综合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采访结束时,已是下午3时多,最后一拨到海上收割海带的工人已返航靠岸。一张张黝黑的面孔上写满了劳作的辛苦,流露更多的是丰收的喜悦。工人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充满希望的蓝色沃土上踏浪前行。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