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子镇-前荫子夼元至正年间,姚姓于荫子夼南建村,故以夼命名荫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5-09
摘要:荫子镇 前荫子夼元至正年间,姚姓于荫子夼南建村,故以夼命名荫子夼。后村北又建一村,名后荫子夼,该村遂以方位称前荫子夼。501户。 后荫子夼明崇祯年间,姚姓于荫子夼北建村,故以方位称后荫子夼。180户。 前长湾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处古长湾寺之前,故名

荫子镇
前荫子夼元至正年间,姚姓于荫子夼南建村,故以夼命名荫子夼。后村北又建一
村,名后荫子夼,该村遂以方位称前荫子夼。501户。
后荫子夼明崇祯年间,姚姓于荫子夼北建村,故以方位称后荫子夼。180户。
前长湾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处古长湾寺之前,故名前长湾。253户。
于家泊明永乐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1981年更名于家泊。175户。
三冢泊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处泊地,村北有古汉冢三丘,故名三冢泊。120户。
杨家沟清康熙年间,杨姓徙至沟夼处建村,故名。115户。
姜家泊明成化年间,姜姓建村,村临泊地,故名。163户。
雨夼沟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雨山前的沟夼之地,故名雨夼沟。后简化为雨夼。
1981年复原名。108户。
青岘庄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临古青岘寺,故名青岘庄,78户。
韩家地明弘治年间,韩姓建村,故名。56户。
西板石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南有一座板石桥,故以方位称西板石。165户。
东板石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南有一座板石桥,故以方位称东板石。75户。
南板石1966年,由东板石迁出部分户于村南又建一村,故名南板石。46户。
仁村明天启年间建村,因村临饮马槽,故名饮马槽。后嫌此名不雅,于1940年更
名仁村。28户。
店子泊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处泊地,此处有小店遗址,故名店子泊。110户。
前青顶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位于前青顶山之北,故名前青顶后。后简化为前青
顶。145户。
马台隋家元至元年间,隋姓徙此建村,因村南马石山后有四个马台,故以姓氏冠
以马台称马台隋家。83户。
马台柯家明天启年间,柯姓徙此建村,因村南马石山后有四个马台,故以姓氏冠
以马台称马台柯家。94户。
马台丛家明嘉靖年间,丛姓徙此建村,因村南马石山后有四个马台,故以姓氏冠
以马台称马台丛家。87户。
胡家屯元至正年间,胡姓建村,故名。127户。
土城子明成化年间建村, 因村四周土岭环抱,形似天然土城,故名土城子。140
户。
立驾山元元贞年间建村,因古时唐王东征在此立驾,故名立驾山。240户。
东夏埠明洪武年间,毕姓徙此分东西建两村,时值盛夏,搭草铺居住,故该村称
东夏铺。后演变为东夏埠。108户。
西夏埠明洪武年间,毕姓徙此分东西建两村,时值盛夏,搭草铺居住,故该村称
西夏铺。后演变为西夏埠。97户。
马台王家明正统年间,姚姓建村,因村南马石山后有四个马台,故以姓氏冠以马
台称马台姚家。后该村王姓财主收租时常签“马台王”三字,该村遂演变为马台王家。
104户。
顶子后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处土顶子之北,故名。103户。
梁子埠明万历年间建村,原名亮子埠。后演变为梁子埠。101户。
南流水明洪武年间建村,村处古河道,名流水古道。后村北又建一村,故以方位
称南流水古道。后简化为南流水。295户。
北流水清顺治年间建村,村处古河道。因该村位于流水古道北,故以方位称北流
水古道。后简化为北流水。185户。
王管松明洪武年间,王管松建村,故名。94户。
?上姚家明正统年间,姚姓徙至土?上建村,称?上姚家。116户。
?上岳家明万历年间,岳姓徙至土?上建村,称?上岳家。205户。
马家岭清顺治年间,马姓建村,名马家庄。1981年更名马家岭。100户。
塘子崖元至正年间建村,因村处池塘岸畔,故名。110户。
西苑庄元至正年间建村,因村东有一古庙苑,取名苑庄。后因修水库分建三村,
以方位称西苑庄。80户。
东苑庄元至正年间建村,因村东有一古庙苑,取名苑庄。后因修水库分建三村,
以方位称东苑庄。123户。
陈家埠清嘉庆年间,迟姓建村,村前近水,名迟家埠。后陈姓迁此居住,更名陈
家埠。100户。
南岔河崖清嘉庆年间建村,因村处河岔崖畔,故名岔河崖。后因修水库分迁南北
两村,此村居南,称南岔河崖。41户。
小兰家庄清乾隆年间,蓝姓建村,名蓝家庄。后演音为兰家庄。1951年改称小兰
家庄。58户。
兰村明弘治年间建村,因此处多玉兰花树,故名兰村。107户。
头甲明万历年间,张姓长支建村,命名头甲。154户。
?后张家明万历年间,车姓建村,名车家庄。1981年因重名,以村处山?之北,
张姓居多,更今名。170户。
家堂明洪武年间建村,原名?东仲家。后成为文登大水泊于家堂的佃户,更名家
堂。106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