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开展常态化助残工作走笔:播洒阳光 共享幸福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增强扶残助残社会意识,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荣成市建立了常态化助残机制,通过开展助困、助医、助学、扶贫等服务,增进社会各界与残疾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倡导健康活泼的社会风尚,有力地促进了荣成精神文明建设和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日前,在第27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荣成市残联、就业办等部门及各志愿服务机构,了解荣成市关爱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
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群体,他们特殊却也平凡。他们是残疾人士,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诸多客观原因,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诸多不便。近年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的生活工作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在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常态化助残已成为荣成保障残疾人权益、帮助其乐观积极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荣成市发展残疾人事业努力的方向。
王连街道志愿者为残疾人士拍摄婚纱照。 实施精准康复服务 “最近,复健效果怎么样,身体好点没有?生产生活方面还有什么需求?”日前,荣成市残联工作人员卢淑丽在崖头街道台上邹家社区残疾人邹虎山家中,将其康复需求认真记录在案,以便残疾人精准康复小组对其康复需求进行评估,为其制订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 2016年,荣成被中残联确定为18个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培育试点之一。今年,荣成市全面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力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康复服务之路,极大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境况。 “今年,荣成计划实施‘白内障手术光明行动’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600例,到2020年底,全市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争取达到95%以上。”荣成市残联康复部主任岳国用告诉记者。据了解,荣成市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共计1.4万余人。为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荣成市残联进一步扩大入户筛查范围,对去年登记在案信息进行全面筛查,为所有残疾人建立康复需求申请评估档案和康复服务档案,并将其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统一管理。同时,把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精准康复服务目录,对有心理障碍的残疾人免费干预疏导诊疗,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逐步化解残疾人心理健康危机。 与此同时,荣成还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康复体系,构筑以荣成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镇街康复站为骨干、社区家庭康复为基础的康复网络。对不具备建设康复站的偏远乡村,荣成市残联还专门上门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安装小型康复器材,让其享受到免费康复服务。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到今年底,全市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将提高5个百分点,力争达到80%以上。
崖头街道河东社区邀请书画爱好者教授社区残疾人画画、写毛笔字。 推进志愿助残常态化 “最近,复健效果怎么样,身体好点没有?生产生活方面还有什么需求?”日前,荣成市残联工作人员卢淑丽在崖头街道台上邹家社区残疾人邹虎山家中,将其康复需求认真记录在案,以便残疾人精准康复小组对其康复需求进行评估,为其制订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 2016年,荣成市被中残联确定为18个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培育试点之一。今年,荣成市全面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力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 为更好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荣成市各个志愿者协会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志愿服务,不断推动志愿助残常态化、深入化。 部分残疾人常年独居,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为了让残疾人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荣成市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定期到残疾人家中,与其谈心,倾听心声,向残疾人传授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为残疾人排解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志愿者还开展了“邻里照料”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村居为单位,帮助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的孤残人士缝洗衣物、打扫卫生、送热汤热饭等。 荣成大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放弃假日休息时间,利用4个月时间,对崖头街道27个村、2个社区共90名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生活困难人员逐户进了3次走访,并将情况记录在案。由服务中心拨出专用资金,对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予以长期结对帮扶。志愿者还为身体残疾洗衣不方便的3户老人送去洗衣机等物资;为身体重度残疾的1户老人送去躺椅,解决老人想晒太阳的愿望;为部分残疾人送去了高腰军用鞋、被褥等物品。 沟东崖村高位截瘫病人孙丙举生活不能自理,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与本村村民于海岩签订服务协议——于海岩每天为孙丙举提供1小时的服务,由荣成大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月支付400元服务费。这样既增加了于海岩的收入,又解决了孙丙举因无人照料缺衣少食的生活困境。 为了维持助残常态化取得的良好效果,各志愿服务机构定期对帮扶的残疾人进行回访,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需求,更新帮助内容,使残疾人不断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推广的精准康复服务之路,极大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境况。 “今年,荣成市计划实施‘白内障手术光明行动’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600例,到2020年底,全市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争取达到95%以上。”荣成市残联康复部主任岳国用告诉记者。据了解,荣成市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共计1.4万余人。为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荣成市残联进一步扩大入户筛查范围,对去年登记在案信息进行全面筛查,为所有残疾人建立康复需求申请评估档案和康复服务档案,并将其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统一管理。同时,把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精准康复服务目录,对有心理障碍的残疾人免费干预疏导诊疗,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逐步化解残疾人心理健康危机。 与此同时,荣成市还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康复体系,构筑以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镇街康复站为骨干、社区家庭康复为基础的康复网络。对不具备建设康复站的偏远乡村,荣成市残联还专门上门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安装小型康复器材,让其享受到免费康复服务。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到今年底,全市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将提高5个百分点,力争达到80%以上。 授以技能扶贫扶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残疾人思想积极,不想靠政府补贴过日子,想自食其力。但由于知识、技能有限,他们只能从事低端工作。为了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扶持其自主脱贫,荣成市残联开展多种帮扶活动,为残疾人脱贫致富注入政策“活水”。 荣成市残联分别与市副食品有限公司和海波生态农场联合建立了两处残疾人扶贫基地,免费为全市16个镇街的贫困残疾户提供花生种植和食用菌棒等生产物资,为每户资助对象发放30公斤花生种子、6袋化肥和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物资发放后,荣成市副食品公司还组织技术人员为贫困残疾人种植户进行免费的种植培训、入户指导,邀请资深农艺师为从事花生种植的残疾人进行现场授课,全力帮助贫困残疾家庭生产增收。同时,该公司还与种植户签订协议,在花生收获后,将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收购,最大限度地保障种植户的收益,以帮助其实现增产增收,改善生活条件。战家村残疾人陈作伦是最近一批收到资助物资的残疾人。他表示:“非常感谢市残联和爱心企业对残疾人的关怀,我将用好这些物资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为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力度,荣成市残联根据企业招工需求和残疾人求职情况,与市就业办、用工企业共同举办定向专场招聘会和定向技能培训班,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截至目前,已举办6期残疾人面点制作培训班,培训学员140多名,已有15名残疾人成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了就业梦。下一步,荣成市残联还将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助残扶贫活动”,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组织残疾人参加就业专场招聘会和电商培训等,做好相关扶贫扶智工作。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衡量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今,荣成市已逐步形成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动员全社会共同帮助残疾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自我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