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记寻山街道夼子河村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姜宝泉信息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姜宝泉(左)查看污水处理设备运转情况。
姜宝泉是一名退伍军人,任寻山街道夼子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无论在军队还是村里,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良好作风,展现了一名奋斗者的风采。 夼子河村是远近闻名的改厕试点村,村里将户型污水处理器引入,实现了洗澡、洗衣、洗菜、厨房和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及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滋生,做到无渗漏、无臭味、无害化,改写了村庄的卫生面貌。从一名退伍军人,到经营海鲜生意,再到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姜宝泉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跨界”造就了一个有模有样的美丽乡村。 2011年11月,农村换届选举,姜宝泉以高票当选夼子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那一年,他刚35岁。然而,在村民心里,姜宝泉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心里有这个村”。 1999年1月,姜宝泉退伍返乡,在镇办企业工作,因表现优秀,在工作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3年,他看准时机,辞职做起了海鲜快运的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过好自己小日子的同时,姜宝泉时刻不忘乡亲,在村里总是带头参加各类活动。 “我当时自己搞运输,回乡后第一个印象就是村里的道路太差了,下雨天被雨水冲刷得满是沟壑;下雪天也没法走,村主干道是个斜坡,雪天路滑,车辆根本上不去。”干个体时间比较自由,因此姜宝泉没事儿就出来修修村路、扫扫雪,方便大家出行。这一点一滴乡亲们都看在了眼里。“他用自己的铲车无偿为村里推雪、推垃圾什么的,只要下大雪,他两三点钟就起来铲雪。”夼子河村村民李洪说道。 对于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姜宝泉记在了心里。上任后,他积极作为,一心想改善村庄面貌,努力提升群众居住环境。他带领夼子河村按照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开展好“四清”工程、“清洁家园、入户提升”行动,为我市创建全国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市做好工作。 “当时我就想,荣成大环境那么好,那么漂亮,我们夼子河村也不能拖后腿,不能落后。并且,我们村离市政府还那么近,更应该做出个榜样来。”姜宝泉说道。 在这个信念的引导下,姜宝泉带领乡亲从修路入手,朝着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前进。先后完成了300米河道石砌,1.3万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投资80多万元对农村厕所进行改造,实现了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被各级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目前,夼子河村因地制宜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38个,铺设排水管道9600米,实现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实现农村污水就近处理,成了远近闻名的标杆村、示范村。 “现在的夼子河村和以前完全是两个模样,通行顺畅了,环境变美了,河流也清澈了,如今我们村处处都是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老百姓身心都更加舒畅了。”姜宝泉喜悦地介绍道。 除了积极改变村庄面貌,使家乡旧貌换新颜外,姜宝泉还始终心系群众,尽心尽责地为乡亲们做好一件件小事。 村里事情多,干了支部书记之后,姜宝泉决定放下自己的海鲜快运生意,全身心投入到村里各项工作中去。2011年,热带风暴“梅花”袭击我市,姜宝泉挨家挨户查看灾情,自己海里养殖的30口网箱多宝鱼却全让台风刮走了,损失20多万元。提及此事,姜宝泉未曾后悔,“既然大家伙选了我,我也做了书记,就应该舍小利顾大家,这是我们当过兵的人都知道一句话。” 姜宝泉于1996年12月应征入伍,入伍后,曾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还参加过1998年的抗洪抢险,直到现在,他还保存着优秀士兵奖状、九八抗洪纪念章、抗洪哨子等小物件留作纪念。回想起在部队的抗洪经历,姜宝泉感慨万分:“1998年,嫩江、松花江一带遭受特大洪水,我们连队在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驻守。水位上涨时,我们的铺盖都被淹了,幸好战士们及时发现并应对了险情,不然整个哈尔滨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提及这段经历,姜宝泉眼里闪烁着光芒,“作为一名军人,当时什么都没想,但抢险胜利后,我感到很自豪,军人的伟大就体现在这些地方。”多年来,姜宝泉始终秉持舍小家顾大家的军人品格,尽心尽责为群众服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前不久,全市2019年度农村干部冬训活动结束后,已经当了8年村支部书记的姜宝泉对学好履职真本领,提素质、提状态,当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深有感触。“今后,我会继续响应国家号召,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把当兵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下去。”姜宝泉说道。今年,村里计划投资40万元,对村内老化的自来水管道进行全面改造,方便村民用水,让老百姓过上更加方便、卫生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