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孩的创业故事信息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王瑛霄(左)热情地为顾客服务。 本期财富故事会的主人公叫王瑛霄,是人和镇龙大肉食专卖店的经营者,被人称为“猪肉西施”。她坚韧勤奋、善良热情,5年来,凭着勤劳的双手,在肉品专卖这个和女孩不搭边的领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3岁,你在干什么?有的人面临毕业,在为就业迷茫;也有的人进入职场,为了工作而苦恼;还有的人仍然啃老,在为未来彷徨。 而王瑛霄没有这些烦恼。这个23岁的姑娘出身普通的农村家庭,却有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她有着青春的脸庞,却也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她18岁开始经营肉品专卖店,干起了这个和女孩不搭边的工作。 小会计改行“卖猪肉” 在人和镇,很容易就能找到王瑛霄的龙大肉食专卖店。“不好意思啊,您稍等一下,这个时间点顾客比较多。”3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当记者走进王瑛霄的肉店,她一边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一边招呼顾客,手中的刀咔咔地将各种肉分得十分均匀。 其实,王瑛霄原本学的是一个女孩子常干的专业——会计。2014年,她从职校毕业之后,也曾在石岛一家企业干过一个月的会计,但是她不习惯这种坐办公室的安稳日子,辞职回家了。18岁能干什么呢?她的姐姐说:“要不开个猪肉专卖店吧?”王瑛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即就接下了这个活。 第一步是学习怎么剔肉。王瑛霄到市区住着,每天凌晨3时到北大街市场,跟随老师傅学剔肉,一个18岁的女孩,凌晨拿着刀子割肉,有时候还会沾上一身血,想想这个事就不好干。最初没有一个人看好她,大家都觉得这个小闺女坚持不了几天。但是王瑛霄不仅坚持下来了,还回家把专卖店开了起来。 刚开始,王瑛霄的确非常不适应。刚开业需要搞活动做宣传,她每天跟着父亲的车,挨个村发传单,发完传单回来要剔肉、搬肉,晚上要和公司对账。刚开始她的账还总是有问题,这时候王瑛霄才感觉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每天晚上,她深夜忙完了,自己在被窝里偷偷哭一场,疲惫和挫折让她难以承受…… “小肉贩”成了“大老板” 王瑛霄特别能吃苦,这几乎是所有熟悉她的人对她的评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很多“95后”不一样的是,王瑛霄对这份需要体力和脑力都付出很多的工作毫无惧色。 开店之初,王瑛霄的父母帮她在店里干活。后来,随着父母年纪的增大,老两口来店里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两年只有她的母亲经常过来帮忙,父亲在家里干些农活。 王瑛霄每天早晨6时30分就开始忙活了,她要将30多样产品分门别类放进保鲜柜或者案板上,然后开始剔肉。别小看这些活,30多样肉产品大约有500多公斤,又搬又抬,不是一般的女孩子能干得了的。王瑛霄挨样干完已经是上午10时多,这时候她才能开始吃早饭。第一年干这个活,她把腰都闪了,只能打着封闭继续干,挺过了最难的时候,王瑛霄如今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 虽然每天销量不小,但是其实肉类产品的利润很薄。因此,王瑛霄又增加了很多其他产品和深加工项目。既有油盐酱醋,也有时令水果。她夏天给烧烤店串肉串,冬天给火锅店切肉卷,春节的时候还要给居民灌香肠。 最牛的是,王瑛霄还擅长加工熟肉产品,她加工的猪头肉特别受周边居民喜欢。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看到,王瑛霄一刻也没闲着,她一边干着活,一边接待着络绎不绝的顾客。她说,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节奏,她已经非常习惯了。 一个女孩子干这么多累不累?王瑛霄坦言,有时候确实挺累的,她曾经晚上自己在店里加工烤肠,累得睡着了,一锅烤肠都糊了…… 虽然自己家离店里只有2公里多,但王瑛霄一周也就是回家一两次。付出总有回报。最初,王瑛霄原先的店只有20多平方米,5年来,她的店各种商品销量直线上升,去年,她将旁边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店转了过来,自己当起了“老板”。 善良的姑娘人人爱 18岁开始创业,虽然在小小的肉铺,但是王瑛霄也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她始终坚信,好人总有好报。 2016年的一天早晨,一位老太太到店里买肉,老太太让她称了40多元的肉,她称好之后放在一边,老太太看完别的东西后,没有付钱就拿着肉要走。王瑛霄拦住她,老太太却一口咬定自己付钱了,甚至还要发誓。王瑛霄实在没有办法证明,又不想让别的客户看笑话,最后只好让老人把肉拿走了。 前年冬天,王瑛霄称了97元钱的排骨放在案板上,由于客户较多,她还没来得及收拾,这包排骨被人顺走了。这种事多了,王瑛霄也上火,去年她安装了一个监控。 除了这种事之外,开肉店经常会遇到一些挑剔的顾客,王瑛霄虽然年纪小,但是脾气却很好,每次都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她说自己的成长,也离不开很多老顾客和公司的支持,自己特别感恩。 王瑛霄特别善良。前年11月,《威海晚报》、“文明荣成”微信公众号曾经报道了人和镇何家村妇女王亚茹突患白血病,得到很多好心人捐助的新闻。当时最先发起并帮助王亚茹的就是王瑛霄。 王亚茹只是她的一个普通顾客,两人的生活并无别的交集。但是在听说了王亚茹坎坷的经历和丈夫的不离不弃之后,王瑛霄感动了,她最先在自己的客户群里发起了捐款倡议并带头捐款。 她的善举引起了龙大肉食荣成代理商吴晓光和另一位负责人张华鹏的关注,这场爱心接力就此拉开帷幕。最终,我市40多个龙大专卖店转发微信并参与捐款。他们发起的网络捐款达到了16万多元,让王亚茹最终得以康复。事后王亚茹的丈夫对王瑛霄表示感谢,却被王瑛霄婉言谢绝,她说:“都是乡里乡亲,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虽然干着很多女生无法下手的活,但是脱下围裙穿上皮夹克,王瑛霄还是一个标准的“95后”,天真烂漫中透着一股帅气。5年的辛劳,王瑛霄有了不少积蓄,她给自己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SUV,去年春节还带着父母出去游玩,逛了不少地方。 创业辛苦,但也要享受生活,王瑛霄看得很开。这样的“95后”,值得你我为她点赞! 记者感言: 最近几年,社会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边是不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一边是许多企业招不到职工,出现用工荒。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年轻人眼高手低,不能沉下心来踏实投入到工作当中。王瑛霄为青年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业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