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组织的建设信息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 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我市按照“城区团队重点下沉、镇村团队自我服务、专业团队精准配送”的思路,加快推进志愿组织建设,实现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日前,精神文明导刊微信公众号刊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组织的建设》文章,其观点或对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组织建设有所裨益。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小队)的建立,在按照文件要求,搭建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关键是发掘和吸引有爱心、有热心、有专业、有技能的党员和群众,争当志愿者、争相做奉献。从调查的情况看,“五个发掘”对于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发掘“领头雁”作为志愿队伍负责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也是乡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发掘乡村、社区的“领头雁”,让优秀党员成为乡村、社区“掌舵人”,也成为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就成为创新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发掘“热心人”作为志愿队伍骨干。在村委书记、社区书记的带领下,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骨干人员,成为志愿服务的支撑力量。 发掘“新社团”需要结合兴趣团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要善于发掘和利用乡村、社区原有的兴趣团体、文化社团等资源,而不是“从零开始”“推倒重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丰富,越来越多的村民、居民组建了丰富多样的社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善于发现这些社团的领袖、骨干,引导他们将兴趣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做好“新思想的宣传员、新知识的授业师、新创意的扩散人、新服务的奉献者”。 发掘“好奇者”吸引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发动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参加志愿服务,而且要吸引更多的普通村民、普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还要吸引外来人员参与志愿服务。这样,就需要发掘和培育普通老百姓的“好奇心”,引导和激励他们对新思想、新文化“好奇”,对关爱和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好奇”,对建设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事务“好奇”。 发掘“智多星”需要专业力量加盟。志愿服务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的同时,特别要吸引和激励专业人员、能工巧匠等乡村与社区的“能人”参与,成为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志愿服务活动的骨干,发挥创造性作用。这些“能人”既包括县镇文化工作人员、文艺爱好者;也包括中小学老师、培训机构师资;还包括农村技术员、科技能手等等。他们有智慧、有知识、有技巧、有经验,既能够结合地方民俗宣传和推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能够设计丰富活泼、引人喜爱的志愿服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