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大鱼”惊现荣成鸡鸣岛海域11月28日,在荣成鸡鸣岛沿海一条“大鱼”被人们发现并打捞上岸,可惜的是,被发现时它已经死亡。经鉴定,是一条须鲸。
(请在下进行观看)
28日,本平台记者赶到现场拍摄了解了相关情况。据了解,这条“大鱼”是当天早上被一名巡山的村民发现的,不过当时它已经死去。据现场测量,其长7.5米,重2.5吨。岛上一些上了岁数的村民表示,上世纪70年代,也曾见过鱼类被海浪冲上岸来,但像体型如此巨大的鱼,这么多年来还是头一次见。
从现场拍摄的照片看到,这条体型硕大修长的“鱼”,其背部呈黑色,腹部则呈白色,且密集地分布着长长的“浅沟”;头部、腹部、尾鳍等多个部位伤痕累累,应是在海中漂泊多日。
据荣成市海洋与渔业部门专业人士初步鉴定,这应该是一条须鲸,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该物种都生活在远洋深海中,因此据分析,这只须鲸应该是在深海中已经死亡,后来被海浪卷到沙滩上。
这头须鲸的发现,荣成有关部门甚为重视,鸡鸣岛渔民及时上报,当地镇政府及市渔业部门赶到现场考察处置。目前,这头须鲸已被打捞上岛并转运至陆地,存放于冷库妥善保存。据悉,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需上级渔业部门鉴定批复,有意将其制成海洋生物标本,以充分发挥其学术及科普价值。
小链接 鲸属于哺乳类动物,鲸的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称喷气孔,平时用来喷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则进化程度越高。鲸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到水面上来呼吸。浮出水面时,会喷出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鲸的种类全世界有80余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通常,我们将鲸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须鲸;另一种是口中无须但一直保留牙齿的,叫齿鲸。
须鲸
齿鲸 须鲸的体型通常比较巨大,须鲸类动物体长约为15~20米,体重25吨左右,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与须鲸相比,齿鲸体长较小,除抹香鲸外,典型体长小于10米。而且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须鲸一般吃微生物、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小虾和小鱼为食物;而齿鲸,有齿无须,鼻孔一个,能发出超声波,一般以鲨鱼、乌贼、海兽、大鱼等为食物。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他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朝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见什么声音响,它们就会立即四散游开。
10年前荣成曾上岸罕见巨大抹香鲸 大鱼现身荣成沿海有着诸多的历史记载,这与荣成所处的海域环境有着密切关联。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数十海里之外即为深海区,洋流运动剧烈,太平洋洋流直入荣成外海,所以大鱼出没频繁,历史上曾经屡次出现“过龙兵”奇观。也成就了荣成海域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
追溯最近一次的大鱼出现是在10年前的 2008年 1月20日,一头抹香鲸在荣成市蜊江海域因追寻鱼群或因声呐系统出现问题,而闯进荣成蜊江近海养殖区而死亡。荣成各级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将其打捞上岸,妥善冷冻保护在蜊江渔业公司院内。该抹香鲸长约17米,重达48.6吨,是目前亚洲出水上岸最大的抹香鲸。其体型和重量之大,实属罕见。据专家介绍:这头抹香鲸雄性,年龄有60岁,是中年鲸。
后经山东省渔政监督管理处批准,这头抹香鲸将被制作成标本,留在刘公岛鲸馆内供游客观赏。制成后的标本分为表皮标本和骨标本两部分,抹香鲸表皮标本悬在鲸馆内,按出海时的实体复原,头朝向南侧大海,旁边是一副略小一些的骨骼标本。
表皮标本
骨标本 保护海洋珍贵生物,及时妥善、依法处理已亡海洋珍贵生物,树立牢固的海洋意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