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日本人士要求中国为“精日”翻案?随着安倍首相时隔7年的访华,中日关系重返健康轨道,在社会各界均乐见两国早日深化战略互惠的氛围中,其中不乏一些剑走偏锋的说辞,比如英国BBC中文网近日发表署名日本媒体人武藏野闲人的文章——“寻求中日关系真正正常化,应为‘精日’恢复名誉”,就不那么中听。
且不论作者所谓的中日关系“真正正常化”究竟何指,单就他对“精日”的表述就够人大跌眼镜了。在文章中,作者将“精日”这个概念做了“精日”=“喜欢日本的人”=“精神上的日本人”=“对日本的眷恋和精神归属超过对祖国的中国人”这样复杂的置换和粉饰,把“精日”看作“恰恰正是对促进中日相互理解最应该发挥作用的人”,将无底线的喜欢拔高到精神基因,将精神基因嫁接和上升为超越祖国的归属感,更告诫中国人要尊重“人选择自己喜欢国家的权利”,明里暗里鼓励一些人的畸形国家民族观。这已偏离了对“精日”分子的应有定性,变成不折不扣地为“精日”翻案。 “精日”不仅仅是在精神上把自己当成日本人那么简单。网络上,他们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日本种族优越”,一口一个“你支、我皇军”,天天叫嚣“父母赐我支那身,皇军赐我大和魂”;现实中,他们身穿侵华日军军服在抗战遗址上拍照、摆造型,还引以为乐。他们对所谓“精神母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本国民族的亵渎侮辱之上的,基本表现是迷恋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篡改历史真相,贬低中华文明。“精日”分子以个人好恶无视历史,以喜爱为标签践踏民族尊严,实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王毅外长指“精日”是“中国的败类”绝不为过。中国在吸收外来文明时主张兼收并蓄,多元化也是题中之义,中国倡导文明互学互鉴,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亵渎历史事实,伤害14亿中国人的感情记忆。历史不是用来延续仇恨的,但也绝不可以轻言忘却。 在亚洲,日本长期以来对二战法西斯行径缺乏正确的反省,并不时出现美化或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与众多亚洲国家一直呼吁日本必须正确反省历史问题。“精日”分子被中国人视为民族“败类”,这没什么好洗白的,也不能翻案。
中日是搬不走的邻居,既有历史恩怨,也有现实矛盾,即使现在改善势头良好,想真正夯实两国关系的基础,仍需要处理好一些敏感和焦点问题。中日民间情感的恢复有待真正的坦率与诚意。寄希望“精日”一族的壮大给两国关系真正正常化开路,不仅会让中日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多元沟通机制走偏,也会让两国的心理距离尤其是价值体系渐行渐远。 那种侥幸地认为中国急于推动两国关系好转,为将日本作为对美博弈的筹码,可以抛弃一切是非原则,尽弃前嫌不要衡量尺度,在历史问题上可以做出让步,以中日关系好转为“精日”翻案的想法,可以说是犯了幼稚病。 来源:环球时报、海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