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费已连续七年增长,突破5.3万亿的背后是什么?日本的防卫预算从2012年安倍上台以来从连年缩减转为逐年增长,2019年度武器贷款余额将达到5.3万亿日元。
日本打算购买战斗机、导弹、宙斯盾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打算买6架F-35A,价值约916亿日元;E-2D预警机两架,544亿日元;不过大头还是两个陆上“宙斯盾”反导系统,价值2352亿日元。
F-35A (来源:洛克希德)
日本媒体报道称,近几年,日本从美国进口了大量武器,FMS(美国有偿军事援助)合同从2012年预算的1381亿日元到2019年预算的6917亿日元,足足增长了五倍。
虽然特朗普现在到处搞事,日本也有摆脱美国的迹象,但是美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完全摆脱那种关系短时间内是根本不可能的。下面是局座20年前对美日关系的看法。
冷战思维的延续
尽管冷战结束已有7年,地区内安全形势的发展也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有些人的冷战思维观念和安全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他们还没有走出40年长期冷战的阴影,以意识形态划线分成敌我友、人为树立一个潜在敌人、动辄诉诸武力和实施强权政治、企图通过遏制、威胁和威慑来达到维护地区安全的想法仍然根深蒂固。
(来源:dailytimes)
冷战时期,美国推行“遏制”政策,通过建立军事联盟的方式来包围和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亚太地区建立了美日、美韩和澳新美等军事同盟体制。这些,作为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冷战结束后,世界处于总体缓和的大好形势,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也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战事减少,热点降温,争端各方都在寻求对话与合作。
但是,有关国家和地区,受冷战思维的影响,不仅仍然继续保持旧的军事联盟体制、维持庞大的海外驻军,反而花样翻新,建立或试图建立新的军事同盟体制,从而严重影响了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
美日同盟,日本成为美国獠牙
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始建于战后初期。当时,战败国日本违反《波茨坦公告》,于1951年与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同意美军留驻日本。
波茨坦会议 (来源:Wikipedia)
1954年,与美国签订《日美共同防御协定》,以“自卫队”为名重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1960年,与美国签订《日美共同合作及安全条约》,确立了双方进行共同防务合作的原则,并于1970年宣布无限期延长这一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军事条约,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与庇护下,重组军队,以苏、中、朝为假想敌迅速扩展军事力量,在军费开支、装备质量和作战效能等方面已稳居亚太地区首位。
1994年,冷战结束已经四年,世界各国正在纪念二战胜利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然而,这时的日本却出现了一种反常的思潮,国内右翼势力拒绝承认战争罪行,煽动扩展军事实力,鼓励政府采取强硬立场,并把中国作为主要潜在威胁。
日本开始对美国说“不”,想尽快摆脱美国的制约和限制,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极力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东亚地区也想当龙头老大,并通过修改宪法、向海外派兵等扩展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拓展势力范围。
“四只腿到两只腿的转变”
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克林顿总统1996年4月访问日本,并签订了《美日安全问题联合声明》。
(来源:Mofa)
该宣言改变了原来“美日安全保障体制”的某些特点和原则,最重要的变化是强调美日两国联合对付可能出现的威胁,而且日美关系由过去的“主从关系”改变为“平等合作”伙伴关系。
这个新的日美安保条约给地区内那些兴高彩烈地享受“和平红利”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从而引起地区各国、特别是邻国的不安。
解释就是掩饰,欲盖弥彰
人们不明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正在向和平稳定发展的今天,美日两国有何必要再签订这样的旨在对付地区各国、特别是中国和朝鲜的军事同盟呢?
美国长期以来怂恿、支持、庇护日本军事实力的飞速发展,在冷战后的今天,为何还要顺应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错误思潮、扩大日本军事力量的活动范围和防务责任呢?
美日双方在条约签署之后,都曾作过多次解释,但这些解释却是欲盖弥章,越解释越引起人们的不安。
比如,美国有一种说法,认为“今后美日安保体制的主要课题是对付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的不稳定局势”,日本官方人士居然认为,“该条约的效力效果将波及包括东盟在内的大洋洲”,“包括对日本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中东、马六甲和南沙”。
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和欺辱的亚太地区各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不断扩展军事势力的做法不得不表示关注,因为新的安保条约已经远远超出了美日双边关系,而成为一个美日联合插手地区纠纷、进行武装干涉和地区霸权的联合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