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订单已被美国国会批准?
美国3.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订单,如果得到批准,那就意味着这将是美国继2017年14亿军售订单之后的第二次对台军售。
台湾方面强调“自卫”,引入美国武器的同时要发展本土武器,此次协议达成,那么台湾的F-16将换改装成最新的V型配置。
在现在的大背景下,美国是什么德行会干出什么事都不好说。
20年前的太平洋放到如今太平了吗?下面是局座20年前关于太平洋大环境的分析!
逆裁军和军备竞赛的反常现象
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和西方军事大国虽然出于各自不同的政治和军事目的,但都在致力于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和军备,其削减比例之大、范围之广,是战后以来所没有过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总体缓和、世界大战威胁日益减少的形势下,亚太地区却出现了逆裁军和军备竞赛的反常现象。
裁减军费、军备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的一个主要趋势,但从亚太地区来看,则出现了与之相反的趋势。某些国家,不但不削减军费数额,反而大量增加军费,扩充军备,从而在地区内造成逆裁军和军备竞赛的小气候。
据统计,1993年,日本军费为397亿美元,居第一位;韩国121亿美元,居第二位;中国台湾105亿美元,居第三位;中国75亿美元,居第四位;然后依次是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国家军费支出 (来源:kyotoreview)
东盟成员国中,泰国军费第一,32亿美元。在此基础上,亚太地区各国军费快速增长,东盟各国虽然军费总额不大,但实际增长率却相当高。
与1987年相比,1993年东盟各国军费增长率分别为:马来西亚89%,新加坡53.6%,泰国34.5%,印度尼西亚10.6%。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长也很大,韩国35.9%,中国台湾24.1%,日本16.8%,中国只有6.4%。在欧洲许多国家大力削减军费的形势下,亚太地区却如此大规模增长军费比例,显然是不正常的。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倾销市场。美国、俄罗斯和西方各国战略转变后大力裁减军备是一个好的趋势,但他们裁减下来的军备并不是销毁或拆除,而是以较低的价格以租借、转让和销售等灵活方式转移和扩散到亚太各国的武库之中,从而使地区内出现了一个军备竞赛新趋势。
1983-1987年间,美国向第三世界的59个、前苏联向4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军援,1981-1988年美苏两国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2010亿美元的武器,占第三世界军品转让总额的59%。1990年就有56笔交易,总额达98亿美元。法国在1989年军火出口额也达230亿法郎。
美国“消肿”,唯恐天下不乱
这种“瀑布效应”必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产生巨大影响。据统计,近年来已经有400多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流入亚太地区各国,这无疑给地区海上安全形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在这些武器倾销商中,美国是最主要的一个。
美国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源源不断地向台湾出售、租借和转让各种武器装备,如160架F-16战斗机、4架E-2T预警机、10架S-70直升机,12艘诺克斯级护卫舰、2艘新港级两栖船坞登陆舰,以及大批爱国者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等。
F-16 (来源:nationalinterest)
东盟国家中也都有美国出售的先进武器,如E-2C预警机、F-16战斗机、F/A-18战斗/攻击机等。据统计,1981年时美国军火外售在世界武器出口中所占份额还只有19.3%,经过裁军后的1991年就增至37.8%,翻了一番,到1996年,则猛增到55%以上。
台湾啊台湾
1998年以后,还在酝酿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就是企图把台湾拉入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中来,并以此为借口向其出售战区导弹和先进的宙斯盾防空系统等尖端武器。
(来源:mostlymissiledefense.)
美国裁减军备本身是件好事,但自己消了肿,却让别人肥了起来,这种变相支持地区军备竞赛的行为,破坏了地区海上安全形势的稳定。
台湾当局陆海空三军的军费、军备规模、水平和质量正在迅速提高。1980年,其军费开支仅20亿美元,十年间,一下子增长了四倍多,1990年已达87亿美元,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和印度。
随着经济的腾飞,经费又有较大的增长,早就超过了100亿美元,高额军费成了其振兴军备的催进剂。
四面环海的孤岛形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重点发展海空军兵力和抗登陆、反封锁的军事发展战略。
在装备发展方面,90年代中期以前正面临一个数量、质量和作战水平的低谷,60-70%以上的装备面临淘汰,海、空军作战能力处于相对较弱的一个时期。因此,台湾军方正急于跨过这个“代沟”,甚至不惜重金向一些小国购买建交权,不惜高价购买潜艇、水面舰艇、导弹等武器装备,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同时,还采取自行研制和许可证生产相结合方式在美国、日本、以色列、南朝鲜等大力支持下大量迅速建造佩里级护卫舰、相当于F-16的IDF战斗机、具有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雄风-II”、“天剑-II”和“天弓-II”型导弹等。
目前,已经基本具有建造卫星、飞机、导弹、直升机、常规潜艇、水面舰艇、雷达、声呐、鱼雷和中远程导弹的能力,其海空军装备正在大部更新,在总体作战能力方面,堪与日本、印度一起,成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三大军事劲旅。
导弹普遍,进军核试验
目前,日本、中国台湾、印度、伊朗、伊拉克、利比亚、以色列和南非等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火箭、卫星、核武器和化学武器方面的技术能力或正在研制和发展这类武器,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在1998年内共进行了11次核试验,1999年以后是否继续进行核武器化的试验尚难预料。
核试验 (来源:express)
目前,导弹已成为第三世界各国的主要武器,亚太地区的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埃及、以色列等已在研制和试验2000公里以上的中程导弹。战术导弹已普遍装备陆海空三军。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表明,1984-1988年,世界各国转售给第三世界的大量武器装备有四分之三落入安哥拉、埃及、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利比亚、北朝鲜、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南朝鲜、叙利亚、台湾和土耳其等14个国家和地区之手。
另外,对国内军工产业大量投资的还有阿根廷、巴西、南非等4个国家。这样便构成了一个所谓的第三世界18个高度军事化集团,其中,有15个在亚太地区。另据美国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预测,到2000年将有40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制造能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亚太地区。
各国发展海军,抢夺海洋资源
亚太地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都曾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附庸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瓜分和掠夺,历史上一般无发展海军的传统。
80年代以来,随着200海里经济区等海洋新秩序的建立,第三世界沿海诸国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海域和海洋渔业资源及矿物资源,为了保护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各沿海国纷纷加强海上力量建设。亚太地区特别是环太平洋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正在兴起,各濒海国家正在为争夺鱼类资源和石油及天燃气资源而扩军备战。
26型ASW护卫舰 (来源:defensenews)
1980年,沙特阿拉伯与法国签署的一项军火合同就达145亿法郎,包括建造4艘护卫舰、2艘补给舰、24架直升机和200枚反舰导弹,短短几年,就买了一支实力可观的海军舰队。
1989年6月,巴基斯坦一次就从美国和英国购买了10艘护卫舰。泰国90年代开始采购6艘护卫舰、几艘潜艇、300辆坦克和一艘轻型航空母舰。
马来西亚的扩军速度相当快,军费递增速度超过20%,1988年9月一次就同英国签订了价值10亿英镑,用以购买12架旋风式战斗机、防空导弹、护卫舰和16亿美元采购潜艇的备忘录。
只有260万人口的城市之国新加坡每年军费达15亿美元,占年度总预算的23-25%,1989年内就购入6艘导弹护卫舰。
袖珍小国文莱也在大力购置舰艇和16架战斗机。
菲律宾是一个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比美国海岸线还长两倍,照说,早应发展其海军兵力。但由于美军长期驻守,且有美菲条约保证,致使其海军兵力水平仍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上。
美国海、空军基地撤除之后,菲海军正在执行10年内实现现代化的计划。这些国家大都是80年代起步发展,目前武器装备正处于更新换代阶段,到21世纪初期将具备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