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全体荣成人注意:7月7日起看好你家孩子!真不是说着玩的···

来源:荣成快讯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05
摘要:学期末, 各种大考陆续结束, 暑假要来了。 同学们可以放肆地睡到自然醒、 任性触摸大自然了! 在这炎炎夏日 没有什么比 下水玩耍更痛快的事儿了 但是各位家长 务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因为一个隐形杀手 已经来到了孩子们身边 它就是溺水! 放假时间公布 初中

学期末,

各种大考陆续结束,

暑假要来了。

同学们可以“放肆”地睡到自然醒、

任性触摸大自然了!

在这炎炎夏日

没有什么比

下水玩耍更痛快的事儿了

但是各位家长

务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因为一个隐形“杀手”

已经来到了孩子们身边

它就是——溺水!

 

 

放假时间公布

初中、小学

7月7日-9月2日

 

暑假后开学时间

9月3日

 

高中

7月14日-8月31日

 

暑假后开学时间

9月1日

 

 

看了放假时间

是不是喜大普奔?

别急
重要的事在后面!

↓↓↓

教育部下发预警通知!

《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

 

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虽然每年都在提醒

但还是会有媒体报道学生溺水事故

令人无比痛心

 

每年约2万名儿童死于溺水

随着暑期到来

进入少年儿童溺水高发季节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0到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名,同期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为3000多名。溺水是0~14岁儿童青少年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这样的场面触目惊心让人心酸

▼▼▼

 

一个孩子溺亡

一个家庭永远的痛!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是永远抹不去的伤

 

这些溺亡事件接二连三,

一次次地拉响我们的安全警钟!

☟☟☟

 
 

警惕潍坊最易溺水的几大河段

 

01
峡山潍河段

危险指数:★★★★★

平均水深:2-10M

水域位置:峡山、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6市区

水域情况:因常年采砂导致水情复杂,深水处达10M以上,水底水草众多极易发生溺亡事故!周边无警戒告警措施!极度危险。

 

02
弥河河段

危险指数:★★★★☆

平均水深:2-10M

水域位置:青州、寿光、临朐

水域情况:弥河水域流经面积广阔,水深平均2-5M,沿途多为村镇,无明显警戒,发生事故后难以及时救援。

03
白浪河

危险指数:★★★★★

平均水深:2-8M

水域位置:潍坊城区、昌乐、寒亭

水域情况:白浪河,潍坊人的母亲河,但是这条横穿昌潍的大河也是一条危险的水域,每年都会在这条河里面或多或少发生溺水事件,原因就是流经的范围都是在密集人口区域!尤其胜利街与东风街间河段,北宫街与玄武街间河段,水深且水底情况复杂,长满了水草,下水者很容易被缠住。

 

04
虞河

危险指数:★★★★★

平均水深:2-5M

水域位置:潍坊城区、昌邑

水域情况:虞河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整治,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在虞河河段钓鱼和游泳,虞河水草丰富,水域情况不明,多流经偏僻处,很难及时发现险情。尤其樱前街南北一片水域较好,但水底构造不同,靠近大坝部分,水底没有斜坡,直上直下的,非常危险。

 

05
鸢都湖

危险指数:★★★☆☆

平均水深:2-4M

水域位置:潍坊

水域情况:鸢都湖经过不断的开发和扩建,已经成为潍坊地标性景区,而很多避暑的人也来此游泳,其中不乏学生,平均水深4M,水情复杂。

 

06
浞河

 

危险指数:★★★☆☆

平均水深:1-4M

水域位置:潍坊

水域情况:改造治理后的浞河成了潍坊东城又一靓丽的风景线,是一条季节性河流,目前正在进行河道治理。

 

在享受假期的时候,可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安全防护。快乐过暑假,安全可不能“放假”!这些安全知识,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吧!

 

 
中小学生暑期安全知识
 

 

视频长度2分钟,若没有wifi,贴心准备了图文版,视频下面就是了。

 

 
 

一、用电安全

 

 

 

1. 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2. 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3. 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二、用火安全

 

 

1.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2. 家长不在家时,不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3. 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做到不放或在家长的指导下燃放。

 

 

 

三、饮食安全

 

 

1.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 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

4. 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四、交通安全

 

 

1.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

2. 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

3. 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

4.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

5. 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五、游泳安全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六、上网安全

 

 

1. 上网时不把个人和家庭信息告诉他人。

2. 保护自己的密码口令安全,不告诉他人。

3. 聊天交友要谨慎,不与网友见面。

4. 上网要有节制,文明健康上网。

 

 

出现下列安全事件,怎么办?

 

 

 

一、中暑了,怎么办?

 

 

 

专家指出,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这个时候要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二是轻症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这个时候,请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并及时前往医院救治。

 

 

 

二、溺水了,怎么办?

 

 

 

如何施救?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

 

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

 

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

 

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按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

 

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三、打雷了,怎么办?

 

 

 

雷电会造成哪些伤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雷雨天在室内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 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

 

2、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3、 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4、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对从电线、电话线、金属管线等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

 

5、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

 

6、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可以在室内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

 

7、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淋浴设备洗澡。因为雷电有可能会沿着水流袭来。及时关掉煤气,并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