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回家吃饭是对生活最本真的回归。但如今,在高压力、快节奏、重结果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回家吃饭似乎正变得“物以稀为贵”。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当临近晚饭时间,最美的期待便是能品尝一顿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烹饪的家常菜。每每闻见隔壁邻居家里飘散出来的饭香味儿,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让我们加快了回家吃饭的脚步。
但恶习的祛除总要经历带有阵痛的蜕变。从近些年中央到地方连续不断曝光的违反“八项规定”情况看,仍然有人管不住嘴,将吃喝从酒店转入了私人会所和单位食堂,将吃喝从挥霍公款变为依靠老板,更有的党员干部因难以忍受严禁吃喝的新常态而选择自掏腰包频频组“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
一句简单话语的背后,实则蕴藏着国人爱家护家思想之大智慧。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本着穿透固化思维和体悟生活本真的态度去认真思考总书记此话的含义,静下心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吃,为了谁吃,吃得对不对,吃得健不健康,吃得家庭是不是犹如空壳一般的存在?明白了“吃”的初心,撕去虚伪的面纱,才能让久违了的回家吃饭变得再普通不过。
![]()
由此一来,党员干部在办公室里吃加班餐、泡方便面,甚至忙到没时间吃饭也便成了一种看似勤勉却伤害翻倍的“新状态”。
我们必须要破除在工作中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旧思路,坚决去除没有必要的加班活动,增强对工作的预见性和统筹协调能力,敢于向不正常不科学的加班说“不”,还自己更多的时间回归最简单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请让回家吃饭成为一种新常态,因为回家吃饭是检验幸福的重要标准。 (源于“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