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文化实录·非遗篇 | 胶东饺子食俗

来源:掌上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16
摘要:胶东饺子食俗 文化档案 【非遗传承人】于建洋 于建洋,男,汉族,荣成市人,生于1965年,胶东饺子食俗传承人。1985年7月至1989年12月任邱家渔业公司貂厂厂长;1990年1月至1994年8月任水产养殖开发公司厂长;1994年9月至今担任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

胶东饺子食俗

 
 

文化档案

 

【非遗传承人】——于建洋 

于建洋,男,汉族,荣成市人,生于1965年,胶东饺子食俗传承人。1985年7月至1989年12月任邱家渔业公司貂厂厂长;1990年1月至1994年8月任水产养殖开发公司厂长;1994年9月至今担任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3年5月7日,胶东饺子食俗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年10月8日,于建洋入选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省级项目:胶东饺子食俗

保护单位:荣成市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胶东饺子食俗是胶东沿海一带人们在长期岁月中所形成的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俗、礼仪。

饺子在胶东俗称“馉饳儿”或“元宝”。作为中国传统食品,饺子有着悠久的历史。荣成市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500公里,物产丰富,人文繁盛,形成了胶东饺子食俗的重要文化特征。

——岁时节令饺子。一是阳三节,主要指元旦、春节和中秋佳节,在这些节日吃饺子都有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和内容。尤其在除夕之夜,饺子被称为“馉饳儿”和“元宝”,寓意辞旧迎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定亲(即送日子,又称送彩礼)饺子。娘家的饺子必须是“馉饳儿”和“元宝”;男方给女方的聘礼“馉饳儿”必须是99个,以示“百里挑一”。

——结婚饺子。饺子馅要有八山八海(即八种山珍、八种海产品),以期夫妻日子过得八面玲珑。新婚之喜,新娘新郎吃的馉饳儿叫“遇见盅”,即一见钟情,姻缘美满。

——特定时节的饺子,主要有小孩出生的“看喜”、金榜题名、迎客送行、亲友团聚等都要吃饺子,“上车饺子下车面”“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其含义也都在其中,足见饺子已经成为一种超越物象、跨越心界、寄托精神、承载希望、感召大爱的载体。

胶东饺子食俗

是荣成沿海饮食文化的历史积淀,

有着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和特征,

是人们精神、意志、信仰的体现,

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饺子,一道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味食品;

饺子,一个华夏儿女耳熟能详的字眼词汇;

饺子,一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中国印;

饺子,一种媲美京剧的民俗食品国粹。

  

4月20日,谷雨节,

首届中国(荣成)渔民饺子节祭海仪式

在俚岛镇神农国际东沙滩海岸举行。

热闹的水饺吃会透着浓厚的地方文化味道,

祭祀团队怀着虔诚感恩之心,

嘉宾致辞、喜揭金鼎、宣读祭文、

礼拜天地、向海敬酒,

表达了渔家人爱海敬海的深情,

弘扬了感恩大海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

蔚蓝的大海边、金色的海滩上,

上演了一幕幕动人景象。

首届中国(荣成)渔民饺子节祭海仪式。

办此次饺子节,

旨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民俗美食国粹,

打造富有特色的荣成美食品牌——泰祥鲅鱼水饺,

唱响中华美食文化大文章。

渔民饺子节增添了渔民谷雨节的文化内涵,

为饺子产品赋予了文化魂灵。 

泰祥集团董事长于建洋——

本次渔民饺子节祭海仪式的发起者,

他是胶东饺子食俗传承人,

成立了胶东水饺食俗保护协会和鲅鱼研究所,

对水饺文化研究精深。

 

饺子是古老的中国传统面食,

相传由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

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

张仲景当年首创用面皮

包着祛寒的羊肉及胡椒等药材的饺子,作为药用,

为人们解除了冻疮疾病。

三国时期,饺子发展成为一种食品,

因形如月牙,被称为“月牙馄饨”。

 

千百年来,

饺子在人们眼中已不仅是一种食品,

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寓意。

饺子文化蕴含着世代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

是中国食文化的标志,

喜庆、迎新、福祉、好运、如意等都是它的代名词。

饺子多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包好,

到半夜子时吃,

这时正值农历正月初一更岁伊始,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寓意辞旧迎新、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每年正月初一,举国上下无论贫富贵贱,

皆以白面包饺子食之,举国皆然。

过年时,人们会在饺子里

包藏金银、硬币、大枣等,

以卜吉兴,家人食得者,

寓意终岁大吉。

 

亲情、友情、祥和、包容、

善良、乐天、团圆、共享

是饺子文化的内涵,

天地日月,阴阳五行,

只要有饺子存在的地方,

就会弥漫着温馨与喜气。

 

从皇宫红墙到陋室草堂,

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

虽然角色不同,

可吃饺子传递的讯息一致,

始终发散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髓

和天人合一的道家境界。

文人墨客无不对饺子大加赞美,

不论是风雅古诗,

还是现代文学,

总能看到它贤淑美丽的倩影。


荣成人家用鲅鱼水饺款待外宾。
饺子是千年不变的渔家乡愁与守望,
 

当游子归来,

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顷刻间,一定是乡愁的涌流

与儿时记忆迸发的“游子吟”的写照。

 

相隔千里终团圆,

举筷入口皆思念,

莫道别离愁几许,

一碗水饺此中揽。

当高朋满座,

为入学、从戎、升迁、新婚祝福时,

饺子一定是必备主食,

觥筹交错中光影穿梭,

上演着一幕人间最美、最纯、最真的大爱场景。

 

荣成沿海渔家饺子的习俗

内容丰富,含义深刻。

除夕的饺子祭祖;

初一的饺子祭新年、祭天地;

十五的饺子送年;

端午的饺子充溢家国情怀;

中秋的饺子寓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美满;

结婚的饺子曰为“遇见盅”,

象征一见钟情、百年好合;

出行的饺子冠以“上马饺子下车面”名分;

待客的饺子道出“好吃不过饺”

“饺子就酒越吃越有”等吉言。

还有“五一”“十一”、元旦等节日里的饺子,

无不透着纪念、欢乐、爱国情怀。


大盘饺子款待嘉宾。
胶东沿海饺子食俗的形成,
 

既是中原农耕文化的延伸,

又是海洋渔家文化的创新。

胶东沿海饺子习俗的形成,

与大海密不可分。

 

荣成市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

海岸线长达千里,

鱼虾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发达,

为海洋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依海而居,择海而生的人们,

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海洋文化。

渔民用饺子祭祀龙王。

当渔家出海,为感恩大海赐予鱼虾,

人们便用水饺供奉龙王与海神。

谷雨开洋、谢洋节,

虔诚勤劳的人们,

抬着少牢、太牢、摆上大枣饽饽、

手捧大碗饺子、大碗酒敬大海。

此时之场景,正是依依相生、

天地轮回的自然逻辑呈现,

堪称天地人和的颂歌。

高喊渔家号子,

以饺子祭海,

成为渔家广泛沿袭的

传统习俗和信仰,

世代绵延不绝,

这是渔民精神的底色,

更是渔家人最淳朴的诉求,

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饺子制作。
 
 
 
 
 
 
 

鲅鱼水饺工艺

 

主料:新鲜鲅鱼、五花肉、面粉。

辅料:韭菜。

调料:食盐、生姜、花椒、料酒、生抽、香油、葱油等。

 
 
 
 
 
 
 

做法

 

取肉:鲅鱼洗净,用大刀剖开腹腔,将内部的鱼杂全部清理干净。用刀片下两侧鱼肉,剔除鱼排两边以及中间的鱼刺。将鱼皮朝下,用刀或者汤匙刮下鱼肉,鱼排上的肉也刮下来。鱼皮、鱼骨及筋络不要。

拌馅:取下鱼肉,加上五花肉拌匀,适当加水和匀,但注意不要太稀。花椒放入碗中,倒入开水搅拌几下,放至水凉,加上生抽、料酒,每次少量倒入鱼肉和五花肉的混合物中,按一个方向不停搅拌,直到馅料看着湿粘、鲜嫩为止。

搅好后的馅料,加葱油、盐、姜末,继续拌匀,和好面准备开始包的时候,加入切成碎末的韭菜,用香油拌匀。加韭菜后不要过分搅拌,以防破坏韭菜的口感。

和面:包鲅鱼饺子宜用软面,将面提前和好、揉软饧发。把饧好的面团揉滚成直径约2厘米的长柱条,再掐成一个一个剂子坯。将剂子坯捏圆、按扁,用擀面杖擀成小圆形薄皮,注意圆心中间厚一点。为防止揉面、捏按剂子坯、擀皮时软面粘板,面板上要勤撒适量面粉。

包馅:将鲅鱼馅用勺子或筷子盛入饺子皮中,用两个拇指和两个食指一捏一挤,即成一个饺子,皮薄大馅为宜。

煮熟:包好的饺子,放在面板或盖子上,待锅里的水烧开下饺子煮,水开三次即可。饺子熟后,盛在盘碗里,倒一碟上好香醋,蘸着吃。再切一碟蒜瓣,加点鲜酱油就着饺子吃。

 

技巧

鲅鱼水饺不腥技巧:

1.处理鱼时,一定将内脏冲洗干净。

2.取鱼肉的时候要仔细,皮以及靠近皮的红肉部分不要。

3.煮饺子点水的时候,最好用凉花椒水,顺便加点料酒,这样水饺只有鱼香,没有一点腥气。

4.韭菜也不可加太多,否则就不再是纯正鲅鱼水饺。

 
 

饺子馅文化象征寓意

鲅鱼馅——把财饺

鱼肉馅——余财饺

芹菜馅——勤财饺

韭菜馅——久财饺

白菜馅——百财饺

香菇馅——鼓财饺

酸菜馅——算财饺

油菜馅——有财饺

牛肉馅——牛财饺

羊肉馅——洋财饺

大枣馅——招财饺

野菜馅——野财饺

摄影:王福东、李颖斌等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