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民俗·记忆 打铁匠

来源:掌上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07
摘要: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打铁这门从春秋时期传承下来的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当传统已被多数人遗忘,孙师傅还能坚守多久呢? 铛、铛、铛清脆的打铁声从港西镇小西村一户农舍里传出,年过八旬的打铁匠孙来山正在忙碌着。这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打铁这门从春秋时期传承下来的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当传统已被多数人遗忘,孙师傅还能坚守多久呢?

 

“铛、铛、铛……”清脆的打铁声从港西镇小西村一户农舍里传出,年过八旬的打铁匠孙来山正在忙碌着。这方圆几十里,也就剩下孙师傅一个人,在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手艺。

他手握一根铁钳,熟练地夹起一块铁片,放在炉火里,不一会儿,将烧得通红的铁片拿出来,抡起铁锤在铁墩砧上反复捶打。手起锤落间,火花四溅,蔚为壮观。红铁入水、气泡翻腾、雾汽弥漫……久违的打铁情景,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手工业盛行的农耕时代。

 

打铁重在火候。为了烧好这“炉火”,14岁的孙来山便开始做起了父亲的学徒。

 

打铁过硬有“门道”

老辈子讲,身怀手艺的人一辈子饿不着。打铁看似简单,却不易学,不仅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

孙师傅说,火候的掌握、淬取的时间、物件的锤打,都很有讲究。打铁工序繁杂,而且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在木板上标示出规格,这就需要铁匠有精准的眼力。

老师傅凭借自己的眼力,不断翻动铁料打造出理想的铁件,靠的是“功夫”。多大的铁块能打多大的物件,也全凭铁匠心里的“秤”。

打铁过程中,师徒二人需要默契配合,往往是徒弟烧火,师傅伺候铁具、掌握火候。比如打钉钜,为了省火省料提高效率,通常是三根细料轮流进行。师傅把第一根细料放入炉中,徒弟迅速用力拉风匣烧旺炉火,当第一根细料被烧红变软后,师傅就用大铁钳把它夹出来,换上小锤子一阵敲打,徒弟紧接着再把第二根细料放进炉中加热。师傅边打着铁料边掌握着分寸,估摸着差不多了,就用钳子把铁料夹断,钉钜应声落地。而此时,第二根细料也正好烧软,在师傅加工第二根细料的同时,徒弟眼疾手快,迅速把第三根细料放入炉中……一铲子煤能烧多久,每根细料能在有限的炉火燃烧时间内打成多少个钉钜,师傅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每个环节的衔接又都是那么“刚刚好”,全靠师傅脑海中的经验和师徒配合的默契程度。

 

守住“红炉”得吃苦

俗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一句老话道出了打铁行业的艰辛。

常年举大锤,工作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守着火炉格外遭罪。铁块出炉后必须趁热敲打,稍不留心,就会被烫伤、砸伤。

几十年的打铁生涯中,孙来山已记不得自己曾多少次因此受伤。厚厚的老茧是长年手握铁锤留下的,手指关节处还有青年时期打铁时蹦入肉里不曾取出的铁屑。对打铁这门手艺,孙师傅有种说不出的情感。

岁月流逝,青丝变白发,孙师傅守着一方炉火、怀着一身技艺,不知不觉就打了一辈子的铁。虽然机械化生产早已普及,孙来山却不愿闲着,村里人找他打点小玩意儿,他觉得是件幸福事。

 

火红的木炭、飞溅的铁花、温度与铁器的碰撞、身体与金属的对抗、夹杂着汗水与力量,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成为犁、耙、锄、镐、镰走入农户家中……

 

 

只要炉火不灭,这“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会响起,像来自传统手艺的呼唤,承载着匠人的情感,吸引着传承者的到来。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