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市民毕肖、梁园在“荣成英烈网”上的留言,寄托着荣成人民对英烈先辈丰功伟绩的永远怀念,表达着荣成人民铭记先烈先辈精神壮举的尊崇之情。
连日来,荣成市边防大队、交警大队、龙眼港边检站等官兵,荣成公交集团党员,第一实验小学、市世纪小学、青山小学师生等纷纷来到荣成市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强烈的的情感认同,凝练报效祖国,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和初心,展示了荣成人民不忘过去,继往开来的奋进情怀。 边防大队的战士与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向烈士墓碑敬献鲜花、聆听烈士事迹。 龙眼港边检站的战士与荣成第一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一起给烈士献上花篮。
荣成公交集团党员来到烈士陵园,聆听烈士事迹,向烈士献上鲜花。
荣成市世纪小学280位同学步行来到烈士陵园,重温少先队誓词、向烈士敬献自己亲手制作的纸花。
位于山东省的最东端的荣成市,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最深之处”,地处海疆边防,历来具有“崇军习武”的传统,战争年代,就是革命老区,曾孕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新中国洒汗水、献青春,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据统计,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市共有6500多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发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英烈为2154人,解放战争时期的英烈为3560人,抗美援朝时期有641人牺牲,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2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223人为国捐躯。 在这个6580位英雄组成的方阵中,曲显明、宋澄、张铎、梁学福、张晶麟、沈秀芹……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名字,如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人民的心中,激励着荣成儿女满腔热血接力前行,续写着忠诚与辉煌。
为表达对先烈精神的崇敬,多年来,荣成市在加大投入,修建青山、宁津、靖海、埠柳等市、镇级革命陵园、烈士纪念塔的同时,着眼于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还投资兴办了荣成龙山革命纪念馆、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和张晶麟烈士纪念馆等,以记念英烈,传承初心。
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荣成悼念先烈的传统始于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2月,中共荣成县委在崖头沽泊阎家南河滩隆重召开公祭大会,悼念在“崂山惨案”中牺牲的烈士和死难的群众。1946年4月,县政府在崖头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悼念东北抗日联军李兆麟将军和“四八”殉难的王若飞、叶挺、秦邦宪等烈士,并通电党中央,表示继承烈士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建国后,每年清明节,党、政机关干部、解放军官兵、工人、学生和农民,到烈士墓前祭扫,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 出于传承精神的美好愿望,荣成民间人士也自发捐款,自办了一批纪念先辈先烈的设施,如荣成伟德将军碑廊,港西王官庄和寻山街道青安囤村烈士纪念堂、夏庄丰碑山等,成为纪念英烈开展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地。
(寻山街道提供)
(荣成市三十一中学提供)
其中,1995年开始建的,1997年建成荣成伟德将军碑廊,碑廊借山势而建,顺山脊向上延伸,其间曲折三次。穿梭于将军手迹组成的石碑之间,可感觉到将军们对故乡的真情流露,比如碑上写着“故土香”“根”“碧血丹心辉故土”等。石碑已由原有的130多块增加到现在的近150块。
清明传承爱国魂。我市共有26处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塔,小编在此推介几处红色纪念设施,表达对先辈英雄的敬重!
荣成市烈士陵园座落于青山上,毗邻青山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主要建筑于1968年动工,1970年落成,后几经扩建。2009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荣成市烈士陵园围绕“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办园宗旨,自建园以来坚持每年都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形式多样、共育共建。2015年被山东省宣传部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4月建成“荣成英烈网”,在弘扬烈士精神的同时开展网上祭扫,充分发挥了红色基地的作用,成为荣成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
宁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宁津镇宁津所村北。1946年由原甲子山区人民捐资兴建,命名宁津烈士陵园, 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四周有高2米的围墙。园内正中建一座五层六角纪念塔,高13.3米,花岗石结构。塔顶上塑有国旗,旗下有红五星,塔身正面上部镌刻着“流芳百世”、“於史有光”、“虽死犹生”、“浩气长存”16个金色大字,下部刻有“抗日战争殉难烈士纪念序文”,两侧石碑镂刻着抗战英烈的姓名及其简历。 塔前分布着三排烈士陵墓共41座,其中有土地革命时期烈士1名,抗日战争时期烈士17名,解放战争时期烈士8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烈士15名。
靖海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靖海镇驻地以东之炮山上。1967年兴建,陵园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纪念塔高10米,石岛红大理石结构。塔顶上有红五星,塔顶上部镌刻着“烈士塔”三个字,下部刻“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鎏金大字,两侧楹联分别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镶入塔身的石碑上刻着全镇200余位烈士英名。 塔前有一碑志,高1.5米,宽0.7米。正面刻有“为国捐躯”四个大字,背面记载山西头惨案简介。园内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三个时期牺牲的20名烈士。
埠柳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埠柳镇政府北1.5公里的凤山上,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1976年修建。从南坡山脚向上修砌花岗石阶梯近百个,直达山顶。在山腰石阶两侧,分别筑成四道宽阔的石砌平台,各平台分别向东西坡伸展,形成弧状。在平台和山顶上共树烈士碑200多座, 其中著名烈士有张铎、李开成、梁学福、王殿元等。
成山镇革命烈士纪念塔, 1985年修建。塔高10米,银白色,砖石水泥结构。塔身正面镌刻毛泽东手书体“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红色大字,背面刻有全镇190余名英烈姓名。
俚岛镇革命烈士塔,1969年兴建。塔高10米,塔身上部刻有毛泽东手书体“革命烈士纪念塔” 七个大字,下部镌刻着200余名烈士英名。塔的四周是花岗石栏杆,石栏内遍布花纹卵石。
龙须岛革命烈士塔,1973年修建。塔高9米, 花岗石结构。塔身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楷书大字,塔下四周刻有50余名革命烈士姓名。
上庄镇革命烈士纪念塔,1986年兴建。塔高10米,银白色,砖石结构,塔顶饰以金星。塔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红色大字,背面刻有250名烈士姓名。
人和镇革命烈士塔,1968年修建。塔基周长30米,塔高10米,石岛红理石结构,塔顶巨星闪烁。塔身正中为主塔,两侧为副塔,主塔正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副塔上分别刻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塔身背面刻有齐虎山战斗简介和220名革命英烈的姓名。
大疃镇革命烈士纪念塔,1987年兴建。塔高10米,周围砖砌花墙环抱,塔身银白色,砖石水泥结构。正面镌刻毛泽东手书体“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红色大字,背面刻着260名烈士英名。
荫子镇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荫子镇驻地西北的老青山上,1987年修建。塔高10米,银白色, 砖石水泥结构。 塔身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纪念着全镇340多名革命先烈。
崂山革命烈士塔, 1988年修建。塔高10米,砖石水泥结构,皇冠式塔顶下红星闪烁。塔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有崂山惨案和御驾山战斗简介。 塔前左右各树一座大型纪念碑,碑上刻着140名烈士姓名。
港湾街道革命烈士纪念塔,1991年兴建。塔基周长48米,石栏环围,塔高11米,石岛红理石结构。塔身正面在镶着大理石的竖碑上,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背面刻有烈士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