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继樱花湖之后,荣成又一生态项目将惠及市民

来源:文明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04
摘要:毗邻樱花湖的荣成湿地公园,近日通过专家评审。由华中农业大学编制的《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在遵循自然属性、保护生态原性的原则基础上,将打造成为展示湿地风情,体验净水清流,感知生态文化,享受清闲世界百鸟乐园的生态

 毗邻樱花湖的荣成湿地公园,近日通过专家评审。由华中农业大学编制的《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在遵循自然属性、保护生态原性的原则基础上,将打造成为“展示湿地风情,体验净水清流,感知生态文化,享受清闲世界”百鸟乐园的生态之地。


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瞰图

摄影/杨志礼

摄影/李洪明

  

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荣成市区东南部的湿地,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2平方公里,芦苇荡4.1平方公里,沼泽地、林地、道路等共6.61平方公里。这片湿地对涵养城市水源、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万亩天然芦苇、各种藻类、水草遍布其中,是南北方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大天鹅、白露、秋莎雅、黑雁、水鸭等几十种鸟类不同季节接踵而来成为百鸟乐园。

 

摄影/乔洪强

  

  

2005年公园规划中提出了多项保护管理规划,比如动植物保护管理规划、水质净化与改善、湿地修复、设施运营等规划。但随着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城市发展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园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景区、景群、景点的规划布局缺乏张力与活力,湿地类景源的开发形式需要创新。交通功能与景区功能脱节,景区的有机交通环境特色亟待提升。公园的服务设施需要系统性的完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需要,公园的调整势在必行。

 

  

  

在新的规划中,湿地公园以自然山水文化融合当地渔业文化为特色,以城市文化立足,以湿地文化立本,以本土文化立魂,以全球文化立新,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效益。依据规划,创建桑沟湾滨海湿地环境,将打造独具荣成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营建适合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桑沟湾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建设使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加强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本次规划将公园划分成四个功能区,即游览活动区、生态缓冲区、生态保育区和综合服务与管理区


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平面图

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游览活动区

位于场地北边现樱花湖体育公园处,樱花湖体育公园现已为国家3A级景区,湖边建设有环湖绿道,湖面上也开展过一些水上活动,综合游览活动的设施和人文条件均较成熟。

健身步道

荷塘月色

游船码头

 

生态缓冲区

位于场地东、西两侧,该区域可合理开展以展示湿地生态功能、生物种类和自然景观为重点的科普教育活动。区域划分综合考虑了生态保育区所保护的自然生物群落所需要的繁殖、觅食及其它活动的范围、植物群落的生态习性等。

山麓草坪
 

登山步道
 
 

草甸花溪
 
 

科普长廊
 

 

生态保育区

位于公园核心区域,即桑沟湾湿地所在地。场地内具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保护和恢复,或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敏感性高的湿地区域及其它自然群落栖息地。

 

游憩道

 
 

芦苇步道
 
 

浅滩湿地
 
 

生态草坪
 

 

综合服务与管理区

位于场地东南部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立满足与湿地相关的休闲、娱乐、游赏等服务功能,以及园务管理、科研服务等区域。考虑公园与城市周边交通衔接,设置相应的出入口与交通设施,营造适宜的游憩活动场地。

此次规划,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为:扩大公园界面;整治湖面水系;重点公园景点的启动,协调好公园与周边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初步建立公园项目开发与控制体系。至规划期末,形成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两型社会”的典型示范区。

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在规划中融合“海绵城市”、“城市风道”、“城市慢行系统”等先进规划理念,并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来着眼公园的规划建设,势必将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成荣成市的“城市净土”,而它的最终规划建成,将真正实现公园与城市之间的“城湖共生,水绿交融”的整体空间格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风景和谐,文化与生态和谐”的目标。

(据荣成市风景园林管理局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