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传统祭祀的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随着社会文明进步逐渐被人们抛弃。越来越多的荣成人开始采取献花、植树、朗诵、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方式悼念先人。一束鲜花,胜过冥币纸钱;安静告慰,好过鞭炮齐鸣。随着一年一度清明节的临近,小编总括一下我市有关悼念祭祀以及生态殡葬事项的规定、倡议和鼓励政策。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明祭扫工作,先后制定了《取缔封建迷信和超规格殡葬用品的通告》,对相关封建迷信和超规格殡葬用品依法进行取缔,下发了《荣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明祭祀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倡导绿色殡葬,低碳祭祀,节俭祭祀,安全祭祀。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对节地生态安葬居民实行奖补政策,对按照节地生态安葬标准新建(改造)的公益性公墓予以适当的补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凡具有我市户籍的居民,死亡后不留骨灰的,每例奖励1000元;采取骨灰撒海、树葬、花坛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方式的,每例奖励800元。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明祭祀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 一要改变传统殡葬陈规陋习。规范殡葬用品市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冥币、纸人、纸马等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禁止买卖、使用、安置不符合《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的墓、碑等丧葬用品。通过宣传引导,严禁在丧事活动中摆放和焚烧冥币、纸人、纸马等祭祀用品,违规占道搭设灵棚、摆放花圈,出殡抛撒冥纸、焚烧纸钱等,严厉打击在林地内焚烧祭奠物品行为。做好文明祭祀方式多样化创建,加快祭祀网站的建设,推动“鲜花换纸钱”“黄丝带祭祀”行动,引导居民文明祭祀。 二要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提倡以整治旧采石坑、恢复山体的形式建设“地宫式”骨灰堂,推行以楼、廊、堂、塔、墙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体安葬方式。结合荒山造林,加快树葬区建设。鼓励丧主不留骨灰,支持和引导不留骨灰或者骨灰撒海。不留的骨灰由殡仪馆处理,骨灰撒海由民政部门统一组织海葬。 三要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做好公益性公墓规划。根据已有安葬设施情况和未来需求预测,科学规划建设节地生态安葬设施。规范墓穴安葬公墓建设。整合现有1045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实行生态化改造,每个村至多保留一处公益性公墓。加强公益性公墓的运行管理。公益性墓地管理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墓区维护管理,彻底解决墓区环境脏乱差问题。
《关于取缔封建迷信和超规格殡葬用品的通告》中提出: 本市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或销售冥币、纸人、纸马等封建迷信用品和超规格的墓碑,一经发现,由市场监管、民政部门依法没收违规用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此次取缔的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主要指冥币、纸人、纸马等,超规格殡葬用品主要指不符合标准的墓碑。禁止抛撒纸钱或者在城镇道路烧纸、焚烧遗物。烧纸、焚烧遗物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抛撒纸钱的由公安、民政部门依法处罚。对威胁、阻碍、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严肃处理,信用等级直至降至D级。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通告的行为均有权进行举报。监督举报电话:12345、7554272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断深入,推动文明祭祀,我市在所有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倡导群众破旧俗、树新风,厚养薄葬,移风易俗,丧事简办,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尚,在荣成大地已经蔚然成风。其中虎山镇福落山村91岁的老党员刘克明去世后,留下遗嘱,进行海葬,成为我市移风易俗的带头人。
据了解,政府东区至元宝山公墓往返祭扫临时班车将于清明节当天循环发车。从早5:50发车,到中午12:00结束,班次间隔时间约20分钟,市民可方便乘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