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好学,入行不久便成为行家里手;认真仔细,每次工作都亲临现场;执着坚定,生病的日子仍坚守岗位。他叫张宗波,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 张宗波入行10余年来,每年经他把关初审的炸药达3000余吨、雷管达100多万枚、爆破作业项目合同备案超过300个,从无纰漏,被称为“坐在火药桶上的警察”。 勤奋:行业“新手”变“高手” 2004年,张宗波调入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从处理家长里短的派出所民警变身为专管危险爆炸品的危管民警。刚入行的张宗波,对危管领域了解不多。为了尽快掌握业务本领,张宗波每天跟随同事在爆破作业现场、炸药储存库等处忙碌。每到一处,张宗波都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详细记录下来。 “一开始我对很多业务知识不了解,只能拼命地学习,利用空余时间上网搜索、参加业务培训、跟随同事到现场查看,反正能学习的途径我都试过。这是我做的学习笔记,从10多年前到现在的都在这,没事的时候我就翻出来看一看。”张宗波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一摞笔记本给记者看。 刻苦学习、不断实践,让张宗波很快成了危管领域的行家里手。2015年8月,张宗波参加了全国公安系统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民警远程大比武竞赛,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2016年6月,全国公安机关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民警现场大比武在湖北省宜昌市举办,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张宗波被省厅点名代表山东队参赛。 赛前,张宗波参加了为期50多天的封闭集训。这期间,肠胃不好的他一直闹肚子,身体十分虚弱,但仍坚持完成了集训。在后来的比赛中,张宗波凭着出色的表现,在个人积分环节,以9.83分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三,为山东队顺利进入决赛打下基础。经过数轮争夺,张宗波与其他两名队员密切配合,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五的成绩,为山东队夺得了三等奖。 认真:不到现场不安心 危管工作马虎不得,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祸。从事危险物品治安管理工作10多年来,张宗波早已成为荣成警界的“危管专家”。尽管如此,他还是对自己的工作心存敬畏。 “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这份担子有多重,但是,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才真正了解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危险物品管理工作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目标就是确保安全,责任大、压力大。不管工作多细,我都不敢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而是时时绷紧神经,以更强的责任心和更细致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地让危险远离。”张宗波说道。 为了保证安全,爆破作业现场、炸药储存库、烟花爆竹市场……每一个危险的现场,都有张宗波的身影,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涉爆单位绝大多数是矿山,地处偏僻、山路崎岖,每天最多检查几家。张宗波颠簸于各个矿山之间,回来的时候一身泥。每年的新春佳节,是张宗波最忙的时候,10多年来,张宗波的除夕夜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 “从事这项工作,加班是常态,需要时时关注、步步谨慎。最多的时候,我连续加班半个月,每天天刚亮就出门,到半夜才回家。有些数据需要立即更新,有些危险品需要抓紧时间检查,不敢耽误,能当天完成的,尽量不等到第二天。”张宗波说。 执着:坚守岗位不松懈 去年9月中旬,张宗波身体出现不适,感觉头脑发热、身体无力,到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又坚持上岗。9月19日,张宗波接到通知,他被省厅抽调到济南参加“党的十九大”期间的维稳工作。被点名抽调的全省只有两人,张宗波是其中之一。 当时,张宗波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但责任在身容不得他多想,便毅然接受任务。出发前两天,他到医院做了一次全方位的检查,但没等检查结果出来,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济南。 适逢“党的十九大”筹备期,维稳工作十分繁重,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使身体正虚弱的张宗波终于坚持不住了。9月28日早上,张宗波感到浑身无力、起床困难,无奈之下请了病假到附近的医院里打吊瓶。住所离医院仅有800多米的路程,张宗波却走了1个多小时,无奈之下他只能如实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9月29日,张宗波被安排回家调养,这时,他才想起自己的体检报告。去拿报告时,医生告知他患了病毒性脑膜炎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需要抓紧时间治疗。在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宗波基本都在医院度过。 接受治疗后,张宗波的身体状况稍微好转,他便向局领导报告想回济南继续完成维稳任务,但是考虑到他的健康,局里驳回了他的请求。得知他想离开医院,主治医生也立即向他说明,他当前的身体状况是不被允许出院的。 前不久,张宗波获得了2017年度威海市公安局授予的三等功奖励。接到荣誉,他并没有感到欣喜,反而有些内疚。他说:“我受之有愧啊,没能圆满完成省里指派的维稳任务,真的很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