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的窗口与名片,作为司法为民的服务窗口,诉讼服务工作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近日,记者走进荣成市人民法院立案大庭、人民调解工作室,“零距离”感受法官司法为民的点点滴滴。 ![]()
立案庭体验篇
时间:8:30——10:00 地点:立案大厅导诉台
8点40分,环顾荣成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经迎来了不少前来立案、咨询的当事人。 “您好,请问您要申请立案还是申请执行?”
![]()
“我在交通事故中受了伤,我想起诉要相关赔偿?”前来立案的王某略显急躁。 “我帮您用排号机预约排号,等一下读到您的号码,就有立案法官接待您了。”导诉台前,提前“培训上岗”的胡记者一边帮助当事人进行分类排号,一边核实王某诉讼材料是否齐全。 “这是交通事故《诉讼要素表》,您需要按照表格上载有的事故情况、受害人情况、车辆投保情况、损失情况进行如实填写,有助于法官快速理清事故事实,寻找争议焦点,加速案件审理速度。”立案窗口前,在立案工作人员指导下,王某顺利填写了《诉讼要素表》并完成立案。
据介绍,除了交通事故纠纷,荣成市人民法院还针对民间借贷、离婚纠纷、追索劳动报酬三类常见案件庭审要素进行提炼,设计推出《诉讼要素表》,就是为了让当事人通过填表了解法官断案依据哪些证据材料,帮助他们准确提交证据材料,避免无关证据干扰审理进程,加速案件审理速度、减轻当事人诉累,这种“要素式审判”推行以来,案件审理期限同比减少12.8天。 在参与体验的同时,记者注意到,荣成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等候导诉区、立案登记区、案件查询区、便民服务区、信访接待区等,各服务区功能齐全,操作便捷。在细节处,可见体贴,在便民服务区,写字台上摆放着公民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等案件的起诉状、答辩状、申请书范本等,还为当事人配备了书写桌椅、饮水设施、报刊,免去了他们过去因文书填写不规范导致的来回奔波。
![]()
齐全的智能化设备当起了立案法官的小助手,触摸屏查询、内外网查询一体机,大大提高了立案效率。当事人只需将身份证放在识别区,屏幕上就可以自助查询到案件受理的情况、案号等相关信息。在导诉员的帮助下,当事人孙某顺利查到了自己的承办法官和开庭时间。
![]()
诉前调解篇
时间:10:00 地点:人民调解工作室
立案庭庭长刘玲向记者介绍:面对案件数量持续增加的形势,我院积极构建纠纷诉前调解和立案后的“调解+速裁”的诉讼调解分流机制,这种诉调对接机制让一些小纠纷、小矛盾迅速得到化解,不仅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成本,也为法官办案“减负”,实现了双赢。 刘庭长边说边将记者引导到调解室,这里正有一起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在进行调解,记者跟随着人民调解员体验了一回调解现场。 王某受雇于刘某,完成某村铺路工程后,却一直没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尽管当事人情绪有些激动,调解员岳天信还是很有耐心,一直用和缓的语气和双方交谈。 “你们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王某稍微放宽期限,刘某分期还款,大家都各让一步。”通过耐心倾听、持续沟通、各个击破的方式,经过几轮劝说,双方最终各自让步,达成和解。
![]()
诉调对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民调解员是法院引入诉调对接中心的第三方力量,改变了法院、法官孤军奋战的局面,从而形成由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大调解模式,中心成立以来,共成功诉前调解各类纠纷100余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用20余万元。从调解效果看,相比于庭审中的剑拔弩张,由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更易于让当事人放下心结、握手言和。
![]()
小小的窗口,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已不是与法院的第一次“结缘”,但是这一次有机会亲身体验了法院日常工作,也深切感受到技术创新,给予法院全新的动力和不断进取的源泉;“要素式审判”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效,减轻了群众诉累;多元化调解,使法院诉讼服务更加人性化,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记者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