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是新年,浓浓的喜庆年味依然在荣成的大街小巷弥漫着。农村冬闲,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十五的豆面灯,胶东的花饽饽,心灵手巧的荣成妇女,将心愿、祈佑、祝福、喜悦凝聚在这五谷面食之中,形成传承不断的民间文化,彰显着勤劳与智慧,表达着人们对新年幸福生活的美好祈盼!
央视播出荣成豆面灯
近日央视CCTV-9《餐桌的节日》报道了荣成豆面灯,栩栩如生的豆面灯里,蕴含着荣成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民俗文化有趣味,荣成人民乐其中!
正月十五,捏面灯,点灯碗,祈福来年好收成!十二生肖齐亮相,惟妙惟肖,威风凛凛。倒灯油,点亮灯,咱来卜算各月雨!灯亮久,人长寿,动物窝前点一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都是今年好祝愿!
举办花饽饽民艺大赛 刚刚捏完十五的豆面灯,独俱韵味的胶东花饽饽又闪亮登场啦!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东楮岛社区与荣成海草房唐乡共同策划的“寻找最美花饽饽”, 第二届东楮岛“海草房唐乡”杯花饽饽民艺大赛,于3月5日在东楮岛村举办。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有“龙凤呈祥聚宝盆”、“看囍”、“玉如意”、“花开富贵·龙凤呈祥”、“福禄安康”、“海的女儿”、“望子成龙”,更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虎虎生财等等。这些作品除了造型别致、寓意深长,味道上更是咸香入味、麦香扑鼻。
花开富贵·龙凤呈祥
海的女儿
聚宝盆
福禄安康
本次比赛共评出创意创新奖1名,心灵手巧奖3名,民艺匠心奖11名。所有参赛作品将作为“唐乡小铺”微信平台特色旅游商品,进行线上订购销售,客户下单后由村民直接制作。电商平台的搭建,不仅鼓起来了村民的腰包,更使蒸花饽饽这种民间技艺和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承,生生不息。依托百年海草房,以在地文化为生产灵魂,让城市人在乡村有一居所,让生活在乡村的人有事可做,内心充实,怀揣希望…一幅幅新乡居生活的美丽画卷正在荣成大地上铺展开来!
民俗小链接 胶东花饽饽习俗历史悠久,表现出胶东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于2009年9月27日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东花饽饽在“春节”“满月”“贺寿”“结婚”等特殊日子尤其具有良好的体现。 春节 春节前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家家户户都会蒸花饽饽,做几个大“圣虫”、小“圣虫”、葫芦、枣饽饽、团圆饼等。“圣虫”在初一凌晨五更时分别摆在供桌的左右,供奉先人。小“圣虫”放在面缸里,大“圣虫”放在米盆里,意在保当年丰收,粮食有余;葫芦放在窗台上,表达财源滚滚的祝愿。 满月 满月是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其花饽饽也颇为讲究。如果是男孩,做“虎头”、“小燕”、“牛蹄”等,“一对虎,一对燕,一对牛蹄中状元”,女孩则做一对“岁”,一对“燕”,一对“葫芦”或一对“如意”,表达老人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贺寿 老人祝寿,祝贺者蒸做漂亮的花饽饽、大寿桃以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结婚 结婚时娘家要做两个铜盆花饽饽,一个铜盆里做龙凤呈祥,另一个铜盆里做两条鲤鱼,结婚当天新郎接新娘时带上铜盆花饽饽,到婆家时摆到柜子上,寓意新人恩爱幸福。
豆面灯,胶东花饽饽,都是荣成人民在同自然抗争的艰苦过程中,为祈求平安、追求祥和如意,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俗风情。难忘那些艰辛岁月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点灯祈福,一顿萝卜丝豆面饭吃的也是喷喷香,寻常日子里的饽饽更是稀罕物,总是挂在家里的最高处以防小孩子偷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富起来的荣成人不在仅仅满足于裹腹的需求,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意无限,将这些民俗民艺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展成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且富于审美价值的造型艺术。新的时代中,那些儿时正月十五点灯的记忆仍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老祖宗的民俗传承仍在继续,而胶东的大花饽饽更以最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018年,让我们一起期待,日子越来越美,荣成的民俗民艺,越来越精彩! (部分图片源于杨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