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民间有习俗:把糖熬成浆,摸在灶王爷嘴上,希望他升天向玉帝汇报工作时能多说好话。这个习俗后来慢慢演变成用糖浆写字、画糖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从事这项手艺的人也被称为画糖人。
在山东省荣成市,有一位糖画传承人名叫马淑玲,今年55岁,从小时跟着母亲学糖画、做面塑。她画糖人的原料都是用买来的进口糖等熬制而成,她说这样做的糖画口感好。
在马淑玲家,记者看到她正在从提前熬制好并冷却好的圆盘状大糖块上取出一部分,放进锅里,重新熬化,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汤勺舀起,在画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然后粘上竹签。
“用糖作画,讲究熬功和勺功。糖汁是糖画的材料,糖汁熬得好坏至关重要。熬糖汁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会焦。勺功讲究手感和抖动的力度,且动作要快、要流畅,不然糖凉了非常容易凝固。练习得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了,手上功夫是关键。”马淑玲说,“我做的糖画是按绘画的方式来画的,我以前学过美术,喜欢画画。现在老多画糖人都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连笔画,那样不容易碎。”
民间有一说法形容画糖人很是贴切:“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用抖、提、顿、放等手法,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 糖画画完冷却后,轻轻地将糖画从画板上剥离下来。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作为糖画传承人,马淑玲经常参加当地的各种志愿活动,到学校到社区义务教学生、老百姓学习糖画技术,但能坚持画下去的人很少。 “其实对这个感兴趣的人还不少,但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要想好好做这一行的人还没遇到。我现在坚持做这个,是希望这门手艺不会这么快就消失,希望这门手艺被更多的人了解,能够传承下去。”马淑玲说。
画糖人这项民间传统工艺已陪伴了很多代人的成长,不知道这项技艺还能陪伴我们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