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可释放水资源可供利用。
双泊片区中水处理设施
新一中中水回用设施
新一中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近年来,荣成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全省县级市第一个启动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2月,荣成市提出了“一年打开局面、两年突破重点、五年形成规模”的阶段性目标。由此开辟了一条生态建设发展的新路。到2017年6月份明确了任务目标、建设范围、建设内容等控制性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由此步入正轨。
滨海公园南拓,蓄水池
府西憩园,蓄水池
湿地公园 注重因地制宜打造适合本地地域特点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荣成市一方面注重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收集、马牙石铺装、生态停车场等“小海绵”设施;另一方面展开雨污分流、内涝点改造、排污口整治、生态修复等“大海绵”体系建设,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由点向面、由表及里的纵深发展。
半岛环海路马牙石铺装人行道
府西憩园,透水健身场地
观海路,雨污分流 樱花湖体育公园海绵工程建设是荣成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樱花湖体育公园通过建设各类海绵设施,将整个园区建设成一个巨大的海绵体。在大幅提升园区和周边区域的吸水、渗水、蓄水能力的同时,也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景观,是针各园区的绿化效果间距功能性和观赏性。”樱花湖体育公园管理队负责人这样解读。
近几年,荣成在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融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将海绵城市落到实处,这样尽可能地将降水留在我们的城市。节约用水同时调节气候湿度,再利用降水的同时减少防火的压力。
荣成市将2017年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基础发展年,城建部门组织施工方,在樱花湖体育公园、府东府西憩园、观海路、悦湖路等城建重点工程中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类海绵设施130多处、11万平方米;在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城中村改造等大项目建设中,普及雨水收集及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实施了50多项清淤、排污口整治、雨污分流、生态修复、污水收集等生态建设工程。
十里河,清淤
观海路,生态安全岛
青山路,树林草地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
据悉,今后,荣成市将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向纵深发展。在2018年重点工程建设中,继续扩大海绵设施的应用范围,并尝试采用更多新的理念和做法,使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绩,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护航。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我们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怎么来实现呢?实际就是以下六大要素。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 雨水净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从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根据城市现状可将区域环境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根据这个三种区域环境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净化环节,而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
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经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日常生活,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进河流。不仅降低了雨水峰值过高时出现积水的几率,也减少了第一时间对水源的直接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