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由荣成泰祥食品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的成功研制,正是李钰金带领的研发团队与合作单位多年来苦心孤诣、精诚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李钰金(左一)和团队成员在进行技术分析。
与李钰金交谈,他操着一口地道的陕北口音,而谈起荣成海洋产业的点点滴滴,李钰金如数家珍。1992年,现任泰祥集团总工程师、山东省海洋食品营养研究院院长的李钰金通过政府招聘各行业高新技术人员不远千里来到荣成,就这样李钰金与荣成结缘,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现在已经成为海洋科技方面的专家,先后承担国家及省科研项目6项,获评省部级奖项6个,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被评为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成为威海人才协会海洋科技专业委员会首批入会会员。此次获奖后,威海市人才协会专门发来贺信,对其表示祝贺,并勉励其作为海洋科技专委会的会员,要再接再厉,再解技术难题,为推动威海市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应用的贡献。 李钰金介绍,“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是以我国远洋捕捞和水产出口贸易的第一大品种——鱿鱼为研究对象,针对制约我国鱿鱼产业发展的“甲醛超标”、易腐败、难保鲜、难加工等技术瓶颈,而系统开展的鱿鱼甲醛控制、原料保鲜与品质改良等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
其中,甲醛超标问题导致了14年前国内鱿鱼制品全线下架,鱿鱼捕捞加工企业均陷入巨大困境。面对鱿鱼的贮藏加工和质量安全问题,泰祥集团自2004年起,在12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几十名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历经13年攻关完成。项目首次阐明鱿鱼内源性甲醛产生机制,首创鱿鱼内源性甲醛控制技术和鱿鱼船上超低温保鲜技术,突破了鱿鱼原料保鲜和品质改良关键技术、鱿鱼鱼糜和新型休闲调理制品加工技术,实现了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破解了鱿鱼行业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完善了鱿鱼产业链,推动产业走出低谷并取得快速健康发展。该成果已在国内多家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对我们多年来致力于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研究的认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鱿鱼产品的甲醛含量,延长保鲜时间,实现产品的品质改良和副产品的高值化利用,使得鱿鱼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得益于荣成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为我们研究院吸引了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海洋食品产业,加大研发力度,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钰金说。
目前,李钰金所在的泰祥集团——山东省海洋食品营养研究院已与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12位专家教授建立校际合作、项目合作关系,参与该研究院多项海洋食品科学技术项目的研究。已申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申请各类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搭建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保健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冷冻调理食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8个国家有省部级科研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荣成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理念,紧扣荣成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聚焦科技创新、主导产业以及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实施包括“百千万英才计划”在内等多项人才鼓励政策,大量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统筹整合人才政策、人才工程、服务事项和工作力量,实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