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双慧,女,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担任智障三年级的班主任,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和康复教学工作。多年来,她倾心教育、播洒爱心,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她先后被授予“荣成市优秀教师”“荣成市十大巾帼英杰”“荣成市诚信先进个人”“荣成市道德模范”“威海好人”“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原双慧指导学生使用臂力器训练上肢力量。在她的关爱与鼓励下,学生们不断进步。
对原双慧来说,做一名老师,一直是她的梦想,但她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2007年,原双慧从任教10年的荣成市第三十四中学调到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启智班班主任、负责康复教学工作。走进特校的大门,她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特殊的孩子:有的患有自闭症不与他人交流,有的反应能力低下难以沟通,有的跑来跑去有多动倾向,还有的情绪高度兴奋有暴力倾向……原双慧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也是一位母亲,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甚至出类拔萃呢?可是眼前的这些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如何承载父母的希望!”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原双慧暗下决心:“要用真诚、善良和爱心对待这些孩子,爱护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爱生如子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原双慧班里的孩子自理、自制能力普遍较差,除了大嚷大叫、走路东倒西歪,还时刻需要精心护理,有的甚至拉裤子、尿裤子也不说,原双慧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她总是微笑着、加倍地关爱这些孩子们。 “有一次,我正在给大家分水果,隐隐约约闻到了臭味,我挨个顺着闻,走到栋栋(化名)身边时味道最明显,我意识到栋栋又拉裤子了。”原双慧告诉记者,栋栋患有典型的唐氏综合症,发育缓慢,肠胃消化功差,大便异常,常常拉裤子。原双慧领着栋栋回到宿舍,打来温水把栋栋抱入水盆里,顾不上自己的衣服、双手也沾上粪便,急忙为栋栋清洗,换上干净的衣服。眼前的栋栋像做错事一样惶惶不安,闪烁的眼神让原双慧格外心疼。仅在一学期内,原双慧因为这“特殊情况”为栋栋清洗了数十次。栋栋妈妈接孩子时感激地说:“原老师,谢谢你这么细心地照顾栋栋,谢谢……” 只要在原双慧的班级,所有孩子都得到了如妈妈一样的爱。她悉心照料这群特殊的孩子,为孩子们理发、洗衣,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刷牙……承担了许多教师职责之外的工作。原双慧从不在人前谈及这些,她说:“教师吃的是良心饭,我得对得起自己的饭碗!孩子们已经缺失了和健康孩子一样成长的机会,我们作为老师只要多一些耐心,就能让他们脆弱、敏感的心灵感受到温暖,何乐而不为呢!”也正因如此,孩子们都将原双慧视为“原妈妈”。
科学施教 特殊教育任重而道远。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除了需要更细心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对其科学施教。 来到荣成市特校后,原双慧发现以前的知识经验对这里的孩子作用有限。为尽快适应特教工作,好强的原双慧边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相关知识、边积累经验。她自学了《特殊教育概论》《智残儿童教育学》《智残儿童心理学》等专业书籍,还在外派学习中积极向专家请教,不断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技能。 小涛(化名)妈妈对此深有体会。每次谈到孩子的进步,她总是说:“我本来只想让孩子平平安安长大就好了,多亏原老师的指导教育和科学训练,小涛才能表现得越来越好,进步空间也越来越大!”小涛患有脑瘫,9岁了依然走路不稳、目光呆滞、言语含糊不清。由于病情严重,幼儿园和小学都不予接收。看到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原双慧主动将他留在了自己班上。没想到,小涛的情况比原双慧想象的还要严重,第一天上课,他坐了不到15分钟就瘫倒在地。小涛的妈妈听闻后跑进教室,含着泪要带小涛回去。原双慧阻止了小涛妈妈,严肃地对小涛说:“只有你自己不断锻炼,才能有更加强壮的体格。”在原双慧和妈妈鼓励的眼神下,小涛挣扎着爬起来,又慢慢扶着凳子,最后终于颤颤巍巍地坐回自己的座位上。这意想不到的一幕,让小涛妈妈既惊讶又感动。接下来的日子里,原双慧格外“关照”小涛,帮其设计康复方案,根据小涛的情况进行指导教育。现在,小涛的身体支撑能力越来越强,不仅能坐一节课不喊累,每次行走也越来越远。 在教学中,原双慧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班里的点滴小事都记录下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加强与同行间的交流,对班上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地康复教育。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特教知识和经验,原双慧在正常的康复训练外,专门设计了一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法:有的孩子站不稳、坐不稳,原双慧就让其每天在跑步机上走90分钟,锻炼下肢力量和行走平衡能力;有的孩子小手软绵绵的拿不住东西,原双慧让他没事就用手掰玉米粒儿、花生壳儿,每天增加30分钟的臂力器训练,增强他的上肢力量;有的孩子吞咽能力差,连豆粒大小的药片也要分成几小块才能咽下,原双慧就在每次吃饭前先对他进行舌部口腔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为增强训练效果,原双慧还自费购买了适合在家训练的臂力器、积木、插花等器材送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配合孩子进行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孩子们的进步有目共睹:有的走路稳了,手能握笔写字了;有的不流口水,发音清楚了……和进校时相比,每个孩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在惊讶和欣慰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涵涵(化名)的家长说:“原本只期待他能学会自理,现在觉得我的孩子有希望能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做点事情养活自己了,这都要感谢原老师。”
热心公益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班里小志(化名)的爸爸60多岁了,30出头的妈妈也是智障人士。小志爸爸在一场意外中烧伤,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为帮小志家渡过难关,原双慧联系了自己所在的荣成市户外登山协会为小志捐款捐物,提供各类帮助。原双慧还特意发微信将小志的进步表现告诉协会成员,并表示感谢。协会中有位石岛大姐对小志的不断进步感到十分欣喜,又陆续捐助了三四次,金额高达上万元。 每年,原双慧都要到学生家走访好几轮,并不停奔走在机构与爱心组织间,为困难学生募集捐款和物资。截至目前,原双慧已为班上贫困孩子募集了5万多元的款物。工作之余,她还经常到敬老院、城铁荣成站等处参加志愿服务送温暖活动,有时还带领特校条件允许的孩子参与其中,帮孩子们融入社会。在原双慧的带动下,她的丈夫、孩子和许多特校老师常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原双慧脚踏实地工作,勤奋教学、刻苦钻研,倾注一腔真诚和爱心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她相信,只要不放弃希望、多几分关怀,她的学生一样会焕发属于自己的光彩。现在,原双慧带过的孩子中已经有5人毕业并到福利厂上班,还在读书的孩子也每天坚持康复训练,一天天进步着。10年的付出不仅让她获得了各方的认可,也坚定了原双慧继续从事特殊教育的信心:“我的肩上挑着每一个残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肩负着他们家庭的希望与未来,我得先自信起来、充实起来,才能让孩子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战胜困难、融入社会,阳光健康地成长、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