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花饽饽是一种源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习俗,流行于胶东地区一带。胶东花饽饽以面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千姿百态的形象,胶东花饽饽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还表现出了时代的精神。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百姓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早在2009年,胶东花饽饽民俗就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图) 胶东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而且多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将花饽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资料图) 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外观好看,而且是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资料图)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成山镇农村妇女吕长华,她的花饽饽手艺与这厚重的古城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 吕长华家住成山卫古城的农村,她的外婆有一双巧手,那个年代就善于用简单的工具将花饽饽捏塑成千姿百态的形象,做成的动物面塑活灵活现,花草树木栩栩如生,在当地小有名气。外婆将一辈子的手艺传授给了孙玉林女士(也就是吕长华的母亲),在上一辈的基础上,花饽饽又有了更多的种类,审美观赏价值得到不断的加强。家族对花饽饽民间艺术的追求使吕长华女士耳濡目染,如今,她传承了两辈人的经验,加上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在现在的花饽饽当中融入了更多健康元素和现代理念。 她虚心学习,四处请教,参加各种学习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她手中的花饽饽已经不再是田头村边的普通面塑。
(资料图) 已有千年历史的胶东大饽饽表现出了胶东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可以让您感受到独特的胶东民间文化,更可以让您感受到胶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 END --- △ 威海晚报记者 张英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