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寻山集团渔港码头,一笼笼鲍鱼被装载上船,开启南下越冬之旅。
工人将分拣的鲍鱼装笼。
一笼笼鲍鱼被装载上船,准备前往福建越冬。
皱纹盘鲍是荣成市著名的海珍品,对海域自然环境和水温非常敏感,荣成冬季寒冷的天气不利于皱纹盘鲍生长,甚至会导致幼鲍死亡。
为避免寒冷气候对鲍鱼养殖带来的影响,寻山集团采取南北转场、冬夏对调的培育方式。春天培育的鲍鱼苗在当年11月左右南下福建越冬,次年5月北上回到荣成海域养殖,11月份再次南下,等到第三年5月回到寻山海域养殖半年。历经3年4次转场,鲍鱼苗方可长成成品鲍鱼。
今年,寻山集团有近360万粒鲍鱼开启南下之旅,这是该集团连续第17年运送鲍鱼到南方越冬。
目前,全市鲍鱼养殖总面积达1.2万亩,共养殖约150吨,年产鲜鲍1.4万多吨,占山东省60%、全国17%。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荣成市的鲍鱼养殖企业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转场技术。目前,荣成市几家养殖规模比较大的水产公司全部采取了“北鲍南养”的方式。根据往年情况,11月底前,荣成鲍鱼将完成转场。 摄影:王福东
小知识 ![]() 什么是“北鲍南养” 到了冬季,荣成海域要保持鲍鱼生长所需的水温,就必须给海水进行人工升温,养殖成本也相应升高。为摆脱低温对鲍鱼生长的影响,从2001年开始,荣成寻山集团开始寻找突破口,尝试前往福建沿海寻租养殖鲍鱼的适宜海域,经多地考察,最终选择福建霞浦作为南养基地,一是因为冬季水温最低在10摄氏度以上,非常适合鲍鱼生长。二是靠近台湾海峡水流急,海水交换量大,水质良好且稳定。将荣成的鲍鱼苗“转场”运到福建海域养殖,等到来年5月中上旬再从福建运回来,这就是荣成鲍鱼冬季的“北鲍南养”。
“北鲍南养”优势明显 首先提高了鲍鱼的成活率。以往鲍鱼在荣成本地越冬,因为水温的原因,鲍鱼死亡率在30%左右,但在向南方转场的运输途中和养殖过程中,死亡率基本都能控制在3%左右;其次生长期缩短了一半。如果完全在北方地区生长,鲍鱼从育苗到长成成品,正常的养殖周期大概在3年左右,通过“北鲍南养”,使原本在北方要“冬眠”的鲍鱼在南方继续生长,可以大大缩短养殖时间。养殖成本大大降低,鲍鱼产出的经济效益最高能提高两倍以上。 “北鲍南养”的成功不但有效解决了鲍鱼在北方越冬面临的高风险、高死亡率、高费用等问题,而且南下的鲍鱼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品质也有效提升,效益大幅提高,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