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刚过,荣成市新一中正式投入使用。优雅的环境、宽敞的教室,让师生们喜笑颜开。 新校园不仅秀于外,而且惠于内。在学校墙外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却别有“洞天”,这里建有一套日处理能力达500立方米污水的中水回用系统和可存储500立方米雨水的地下蓄水池,该系统可将生活污水、雨水处理净化后用于绿化灌溉和校区保洁,这种雨水蓄积利用方式在全省尚属首创。同时,新校园还建有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低碳“海绵型校园”。 新一中海绵工程建设是荣成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荣成市,海绵城市设施随处可见。
近年来,荣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全省县级市第一个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也由此打开了一条生态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2016年2月,荣成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一年打开局面、两年突破重点、五年形成规模”的阶段性目标。计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2017年1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所有房地产项目、工业项目、区域改造及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编制“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建设雨水收集、中水回用设施,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规划审批、图纸审查和质量监管程序,海绵城市建设不达标的不予综合验收,以“硬指标”力促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刚性落实。 2017年6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完成深化设计,规划明确了任务目标、建设范围、建设内容等控制性指标,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由此走入正轨。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中,荣成市本着“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建设、动态调整”的长效管理思路,创新项目储备清单制度,拟定了《海绵城市建设储备清单》,2016至2017年,已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政府公益类工程中累计建设海绵设施260多处,并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和计划实施的工程项目,制定的《2018年——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储备清单》中,已将120多个海绵工程列入其中。 据荣成市城建局副局长闫长青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必须要做好规划和统筹,结合区域实际、建设维护成本等因素,提前规划研究海绵项目的建设形式和内容,探索制订“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方案,切忌生搬硬套和“一窝蜂”式的教条主义,避免出现“无条件硬上马,建好了成摆设”等问题。 在这种着眼全局、放眼长远的思路引导下,荣成市城建局不为争先而盲从,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精益求精、因地制宜打造适合荣成市地域特点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一方面,注重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收集、马牙石铺装、枯山水、生态停车场等“小海绵”设施;另一方面,着眼全市生态大局,全力以赴展开雨污分流、内涝点改造、排污口整治、生态修复等“大海绵”体系建设,并创新性地将BIM技术用于海绵工程设计,可直观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提升施工精度,减少返工和整改。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精心设计的海绵设施。在滨海公园南拓区域,荣成市城建局利用原地形建设蓄水池,种植了荷花等水生植物,成为公园中最美的风景之一;在海湾路,白色的沙子与景石、苗木组成了“枯山水”景观,这种海绵模式借鉴于日本城市园林建设经验,别具一格;在双泊片区改造项目中,建设了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将中水用于绿化灌溉和卫生保洁;在半岛环海路,人行道板使用了马牙石铺装,透水性好、结实耐用,是荣成市独创的海绵设施;在府西憩园,停车场全部采用了草坪砖铺设,在增加绿量的基础上,扩大了停车场面积,提升了渗水蓄水能力。 在城市绿化中,荣成市大力推广疏林草地,减少裸露土地,增加植被面积,利用草地增加地表的蓄水功能;在市政建设中,荣成市严格落实雨污分流,荡河道近海之污,还清水绿波于民。
2017年是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基础发展年,荣成市城建局多点发力,在樱花湖体育公园、府东府西憩园、观海路、悦湖路等城建重点工程中因地制宜地建设下沉绿地、透水铺装、植草沟、生态停车场等海绵设施130多处、11万平方米,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在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城中村改造等大项目建设中,普及雨水收集及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扩大了普及面和应用领域;此外,结合全国环保督查,实施了50多项清淤、排污口整治、雨污分流、生态修复、污水收集等生态建设工程,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由点向面、由表及里的纵深发展,2017年,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电视电话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进一步提升了“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形象。
针对开发、施工、设计、监理等企业对海绵城市建设认知程度较低的实际,荣成市从人员的基础素质入手,免费为企业发放海绵技术标准、规范读物700多套,制定全年学习配当,安排专家授课、考察学习、技能考核16期,所有企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相关技能考核,不达标不准上岗,为“海绵城市”建设推广筑牢人才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