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6日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来,这里用5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示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让尘封的历史变成永恒的记忆。 一年来,这里作为胶东党性教育基地教学点之一,用红色精神激扬正能量,铸就信仰高地和党性熔炉,先后有10万多名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到此参观学习,他们被“永怀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激励着。
图2:郭永怀用过的沙发(荣成博物馆提供)
图3:郭永怀赠给学生胡文瑞院士的西餐餐具(荣成博物馆提供)
珍贵馆藏 诉说永怀足迹
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浮雕背景墙记录着郭永怀的一生,镌刻着那段峥嵘岁月;柱子上的对联“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魂”是对他伟大而光辉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有不少珍贵展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的颁发给郭永怀的“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章”、部分实验设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捐赠的建所初期的部分实验仪器;中国航天集团捐赠的我国长七、长五火箭1:10模型;南开大学捐赠的郭永怀学生时代的考试成绩表;郭永怀亲属捐赠的他亲笔往来书信、睡袍等生活用品……参观者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或侧耳倾听,大到导弹模型,小到一块怀表,每一张泛黄的照片、每一张陈旧的手稿,都在诉说着郭永怀的感人事迹。
其中一件展品,是郭永怀编写的教材《边界层理论讲义》,见证着郭永怀和他的学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这本讲义是他的学生毛鸿羽捐赠的。据毛鸿羽回忆,《边界层理论讲义》是郭永怀通宵达旦编写出来的,珍藏了许多年,虽然不舍得,但参观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后他深受触动,希望借讲义让后人传承和发扬郭永怀的家国情怀。
图4:郭永怀在中科大编写的教材原版(荣成博物馆提供)
记者了解到,毛鸿羽是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1959级学生,师从郭永怀学习力学相关课程,如今已过古稀之年。 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工作人员心里,“每一件捐赠展品都来之不易,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信任,每一件捐赠展品都饱含着大家对郭永怀先生的浓浓情谊和深切缅怀。”
展馆联动 永怀精神 绽放光芒
按照“传承先辈遗志、深化党性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汇聚复兴力量”的思路,荣成市高标准建设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通过展板、视频、图文资料和复原场景,用多元化、生动而贴近人们感官体验的形式,让郭永怀真正在党员干部群众的心中活起来。
丰富教育形式,将展馆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荣成市联合在荣高校师生,排演了纪念郭永怀的大型音乐剧《爱在天际》;邀请专业演员,录制的5集广播剧《郭永怀》入选山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在荣成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永远的怀念”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设立的“永怀讲堂”,荣获“山东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荣誉称号;邀请专家学者和青海原子城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宣讲团来荣,面向荣成师生开展青少年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郭永怀事迹的传播,也激发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歌尔集团负责人在参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后,出资200万元设立“永怀教育奖”,用于奖励荣成市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创新成果的教师团队或个人。泰祥集团负责人出资59万元设立“永怀乡村教师奖”,奖励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成立以来,先后被授予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双有”教育活动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现地教学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威海市巾帼示范岗、威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员教育基地,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中国两弹城是友好合作馆,是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学生实践基地。
金牌宣讲 讲好永怀故事
前不久,《人民日报》“理论宣讲在基层”专栏刊发了题为《郭永怀事迹宣讲团——让“永怀精神”鼓舞每个人》的文章,记录了郭永怀事迹宣讲团在基层宣讲的故事。 郭永怀事迹宣讲团成立于2016年7月,现有成员20人。一年来,宣讲团足迹遍布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并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事迹宣讲300多场次,用语言传递不灭的初心和前行的力量,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这支宣讲队伍今年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平凡的故事触动人。为了快速提高宣讲水平,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邀请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金牌解说员周晓静老师给首批宣讲团成员培训,宣讲团成员一字一句地抠细节,反复演练推敲,每天学习到深夜。她们当中,有两岁孩子的妈妈、休假的老师,还有上班不久的大学生村官,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宣讲员需要学习大量知识,进行严格的培训,通过不断锤炼才能将历史完整展现在学员面前,将‘永怀精神’准确传达给学员。”谈起宣讲工作,宣讲员王译苹深有感触。 在宣讲团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郭永怀精神都深深鼓舞着那里的听众。在青岛农业大学报告会后,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党员张同月说:“无私奉献,以身许国,这是郭永怀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精神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在永远怀念的同时,也会做好传承,勇担责任,刻苦学习。”在四川绵阳举办的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50周年大会宣讲上,国防科技工作者表示,要传承郭永怀一心为党为国的精神,为国防事业奉献热血青春。
永怀精神,永远难忘;永怀精神,永放光芒。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已成为一张“红色名片”,见证着历史,激励着党员干部和群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