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为全国重点渔业县市,全市涉渔企业400多家、近海捕捞渔船2726艘、专业远洋渔船317艘、认定渔港38处、从业渔民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3%,渔业发展呈现渔船多、渔港多、渔民多、海岸线长“三多一长”的特点。今年,国家延长休渔期至4个月。面对伏休时间的调整及我市渔业发展实际情况,我市以变应变,主动应对,确保全市伏季休渔形势稳中向好。 自5月1日全面实行伏休以来,全市各海产品市场中鲜活的海虾、海鱼少了,海鲜市场转以冷冻品为主,凭着及早部署、创新执法、严肃管理,我市赢得了这场“史上最严伏休季”战役的胜利。 早研判 快部署 根据伏季休渔形势的变化,我市提早研判,清晰地认识到今年伏休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首先,渔业竞争激烈增加违规作业风险,休渔期提前一个月,休渔时间达到4个月,再加上春季海上资源状况不佳(1至4月份,全市80%左右的渔船处于停产歇业状态),这样一来,渔船有效作业时间大幅压缩。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渔船可能会铤而走险,在休渔期从事非法捕捞活动。其次,油补政策规范约束效力逐年下降。今年是油补政策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与休渔期非法捕捞的预期收益相比,油补对捕捞渔船守法生产的约束力有所减弱,不排除少数渔船,特别是临近限制使用船龄渔船和拖网渔船冒险出海捕捞。再次,东北亚形势错综复杂,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加大涉外渔业风险。若涉外违规作业行为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形成较大的政治和外交风波。而且,今年农业部已明确提出国内渔船不再具备参与朝鲜东海岸渔业项目资格,休渔期间出国创收之路已被堵死,大批渔船集中在国内,管理形势尤为严峻。另外,外省籍渔船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渔区稳定和渔业生产经营秩序带来不小的冲击。由于研判基本情况与实际相契合,为全市伏休管理赢得了主动,为确保我市伏休秩序稳定打下基础。 根据研判结果,我市提早部署。今年4月中下旬,我市就组织召开了全市伏季休渔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各区镇街和部分市直部门,以及渔企、渔港和渔业合作社(协会)200多人参加,全面部署了休渔、安全、涉外等事项,为休渔工作全面铺开提前做好准备。同时,针对今年休渔期时间调整的实际情况,我市重点强化伏季休渔政策宣传,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工作。今年4月,在新闻媒体上推出《休渔政策时事解读》,以及2期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专题访谈;印发《关于禁止休渔期收购加工运输销售非法捕捞海产品的通知》3000多份,发放《致全市渔企渔民的一封信》5000份,张贴《关于进一步加强伏季休渔和涉外渔业管理的通告》《市场管理公告》2000份,并从4月18日起,每天出动宣传车深入全市渔村、渔港进行伏休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休渔氛围。 敢创新 勤执法 面对今年伏休新情况、新挑战,我市坚持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全力在机制上创新突破,联动联勤执法,打好渔船、渔港、渔民“三渔”管理组合拳。 坚持工作机制创新,打造伏季休渔联管联控新动能。我市层层压实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原则,真正做到主要领导抓总体,分管领导抓实干,一般干部抓细节,级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同时,全面落实“双包”,市级管理人员既执法又包船,镇、村干部既包船又包港,实现管理、执法、责任“三位一体”。全市2726艘渔船、38处认定渔港的监管责任,全部落实到800多名镇村干部和执法人员身上,并严格执行船位日报告制度,一旦发现船位异常,由市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及公安边防部门立即召回渔船进行调查处理,确保每艘渔船、每处渔港的监管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坚持联动联勤执法,构建伏季休渔联管联控新合力。我市按照“常态清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思路,重点强化修船环节、渔需服务环节、运输加工环节、流通消费环节的“闭环”管理,实现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做到全覆盖、无缝隙。重点抓好“四条线”。第一条线是陆上查。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省总队二支队、公安边防部门,对所有停港和坞修渔船进行拉网式排查,逐条核对船舶信息,排查套号、假号渔船。配合经信、公安部门,对全市40余家修造船企业在建和维修的涉渔船舶逐一检查,排查非法建造、改造、改装渔船等行为。第二条线是海上堵。调动渔业执法船艇与公安边防、海警联合布控,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开展联合巡航执法。依托渔港监控平台,对在港渔船动向进行24小时监控,发现有违规现象,立即通知其所属执法中队及在海上布防的执法船只进行查处或抓扣,在海上形成一道“钢铁长城”。第三条线是市场抓。结合扬尘腥水污染整治,加大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执法检查,发现运输违法捕捞物的,一律扣留,倒查货物来源,依法追究涉案渔船、渔港的责任。组织市场监管、食药监、城市管理执法、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农贸市场、冷藏厂、饭店、鱼粉厂、干制海产品晒场巡回检查,严查严打收购、销售、加工违法捕捞渔获物等行为。伏休期间,联合公安边防等部门先后5次对农贸市场进行检查,没收新鲜渔获物300多公斤,并予以处罚。第四条线是异地核。加大对销售外地渔船、异地扣押渔船的核查、核实,先后对卖于外地的84艘渔船真实性进行核实,确认卖出62艘,其余22艘全部召回;与青岛、大连海事法院对接核实47艘被扣押渔船真实情况,通过对接协商,有4艘渔船解除扣押并召回,对其余43艘扣押渔船我市要求各镇街安排专人实地看管,确保渔船不失联、不失控。 高标准 严管理 我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人防、技防、联防“三防”并举,确保伏季休渔联管联控全覆盖。我市积极打造“智慧渔港”,在去年投资480万元安装207个渔港监控的基础上,今年再投资500万元,在27处重点渔港新上红外夜视高清探头,在渔港进出口近岸设置31处电子栅栏和警戒线,实现进出港渔船24小时自动识别,并与公安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发现越线渔船即时报警与处置。建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投资1000万元,建设市级多功能海洋渔业指挥中心,将监控数据并入“智慧荣成”数据库,实现近海渔船、远洋渔船、渔港码头、海域动态等数据信息实时推送至手机APP,进一步推进涉海涉渔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升级船载北斗定位设备,投入2100多万元,完成捕捞渔船新型防拆卸北斗设备更新安装,实现对渔船24小时全天候监控,大大减少渔船监管漏洞,实现船、港、人“三维一体化”管理。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依港管船”制度,实行“划地为格、以格定责”,负责渔船船位排查及执法检查,实现管理、执法、责任“三位一体”。对38处认定渔港,从执法大队、公安边防和镇街机关干部中抽调139名工作人员进驻,实行24小时看守。 围绕渔民的教育培训,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公安部门加强对渔船从业人员的核查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库,确保“人人在册”,严防失联失控。对无船员从业资格、无出海船民证书证件的“双无”渔民,一律采取强制措施,整改完毕前严禁上船出海。抓住伏休期间船员集中的有利契机,依托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和4个常设培训点,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公安边防、司法局、海事局等部门加强对船东、职务船员、普通船员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广大渔民群众遵纪守法。伏休期间,共举办船员培训班143期,培训人数达10217人。 我市坚持严打重罚并行,形成伏季休渔联管联控威慑力。市海洋与渔业局针对查获的休渔、涉外等非法链条中的违法行为,将有关案件线索第一时间抄送相关部门,一环接着一环查、一案接着一案揪,一查到底、不留死角。伏休期间共查处违规渔船257艘,其中,外地151艘、本地24艘以及挂机82条。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对阻碍执法的,一律交由公安机关按妨碍公务论处;对伏休和涉外违规渔船,特别是敏感时段顶风违法犯案渔船,坚决给予最高限处罚,并扣减直至取消其渔业油价补助。对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暴力抗拒执法罪的,追究船东、船长等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伏休期间,1处渔港因妨害公务被查封,2名涉案人员被依法拘留10天,8艘荣成籍渔船经营人因违反休渔管理规定,涉嫌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刑事拘留,扣减燃油补贴,涉案渔船全部被拖至指定港口整顿。 同时,我市对伏休和涉外违规渔船一律扣减油补,顶格处罚,列入“黑名单”,并申请省海洋与渔业厅吊销船名号,依法追究船东、船长的刑事责任,并在融资贷款上进行严格限制。强化信用体系成果的充分应用,实行跨行业信息共享、信用联管模式,让守信者“一处守信、处处受益”,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对被列入我市信用管理“黑名单”的渔船、船东,在渔船过户、融资信贷、补贴发放等方面予以全方位限制。日前,市海洋与渔业局举行“红黑名单”发布会,16名伏休违规船东被列入“黑名单”,并在全市公布曝光,这一信用结果的应用,在伏休管理中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追究违法参与人员的连带责任,对为违法渔船特别是“三无”渔船、套号假号渔船等提供供油、供冰、收货、运输、冷藏、加工、靠港等服务的,坚决追究其连带责任,与违法渔船一起打击、一起制裁。伏休期间,对2处渔港因休渔期未尽到管理责任,处以50万元罚款。追究监管人员的管理责任,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10余名在伏休工作中存在落实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的人员,严肃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