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 本周五就要开学了,即将升入小学四年级的萱萱一周前就和妈妈把新学期要用到的东西准备好了。新的书包、新的文具盒、印有可爱图画的各学科新书皮,连铅笔都是新的,削出尖尖的小脑袋整齐地排列在文具盒里。萱萱对这些新品爱不释手,这两天几乎每天都要整理一遍。 不仅是萱萱,与萱萱同住一个小区的几位小朋友都在开学前夕换上了崭新的“装备”,有的甚至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无一不新,大家玩耍时还会兴奋地讨论各自的新物品,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开学经济”风生水起 随着暑假进入尾声,“暑期经济热”结束了,“开学经济”热潮又接踵而至。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大学,家长们在开学前都忙着为孩子添置各种新“装备”。 记者在走访各大商超时发现,文具、箱包、手机、电脑……从学习用品到服装鞋帽,但凡与“开学”扯得上关系的,摊位前都人头攒动,普遍出现热销现象,“开学经济”可谓风生水起。无论是各大百货商场,抑或是各类电商平台,各种开学促销活动如火如荼,部分热门的学习用品、数码产品优惠力度“空前”,销售量直线上升。 某商超的销售员表示,这几天很多家长陪着孩子来买笔记本电脑、手机、电子词典、学习机等数码产品。“现在,中学生都开始配手机了,还有电话手表也很受欢迎,电子词典基本上是两年左右就要换一个。”除了数码用品外,不少家长觉得换一身新衣、新鞋也是必不可少的。“最近来看服装、鞋子的家长不少,正好是换季的时候,我们也开展了促销活动,销量明显比上月好。”某大型商场儿童服饰专柜的工作人员说道。此外,背包、拉杆箱等销量也一路攀升。在文教市场,场面同样红火。多家书店教辅用书都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据书店工作人员介绍,教辅、作文、文史类图书,每天的销量都很可观。 针对日趋火爆的开学经济热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以往消费者对于此类商品的投诉情况,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在采购时要注意:不要盲目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做好计划,理智对待商家为开学而举行的各种促销行为。注意产品安全问题,购买商品要关注产品说明书,注意查看主要成分、安全等级或保质期等标识,消费时要向商家索要发票等购物凭证和服务单据,以便权益受损时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家长态度莫衷一是 “新学期换了新环境,也代表着登上新台阶,为孩子置办些新物品挺好的,特别是现在经济条件也允许。”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看着孩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自己也高兴。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没有必要”。“孩子毕竟是孩子,用太多的物质去包装不一定能起到好效果。”市民董先生认为,丰富的物质或许会分散孩子的精力,甚至造成攀比风气,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上简单一点更好。 更有一些家长对于高昂的花费纷纷表示吃不消,尤其是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动辄几千块钱的手机、电脑,让家长很是头疼。但最终,家长无论支持或不支持,往往都顺从了孩子意愿。 正确引导避免跟风 还未开学就动辄花成千上万元购买“装备”,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们的高消费令人忧心。有心理分析师认为,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多是跟风所致。在新环境、新鲜事务的刺激下,一些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盲目追求好吃、好喝、好玩的,甚至是名牌、奢侈品等高消费。 学生时期是孩子们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的重要阶段,也更容易被社会上一些风气所影响。他们追求时尚、个性,但是心智上还没完全成熟。很多学生会把穿衣打扮、使用名牌、购买新潮电子商品等当成时尚或者彰显个性的行为。一旦孩子有这种苗头,家长要及时干预、适时引导,多关注孩子人格、性格方面的成长,以及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同时,家长还要合理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控制孩子的不合理经济支出,多鼓励他们进行一些社会服务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逐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度,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