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记者跟随环保执法人员,对车道河流域企业进行巡查。在寻山街道车道河附近,一家小型腌渍海带厂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环保执法人员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查封。这是环保部门在车道河流域查封的第四家企业。
荣成市环境监察大队中队长傅军政告诉记者,近期,环保执法人员正在对车道河流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坚决取缔违法排污企业。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全体市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荣成市通过实打实的举措,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现,百姓获得感日益增强。但仍有少数河道周围存在污水偷排、漏排现象,成为荣成市生态环境的“顽疾”。对此,荣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加大河道污染整治工作力度,实施精准治理,加快河道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让河流水清岸绿。
据悉,目前,荣成市环保部门联合各镇街,针对全市28条主要河流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排查、分类,对存在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的企业坚决取缔查封。具体管理分为三类: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各类手续不齐且污染物超标排放,不符合产业规划且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进行关停取缔;对不属于关停取缔类且符合规划布局,符合产业政策,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不存在安全隐患或整改后能够消除隐患,仅存在手续不完善情况的企业,可以令其限期完善;对不属于关停取缔类,且各类手续完善、符合规划布局、符合产业政策,仅在污染治理方面存在方式设备落后或管理粗放,导致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其治理提升。
“对于治理提升类和限期完善类企业,我们要求企业必须先停后治。治理达标后,经镇街政府和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重新进行生产。同时,针对违规违法企业,我们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高压态势,该关停关停、该移交移交、该查封查封,坚决杜绝违法违规企业的存在。”荣成市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蔡杰说。
编后 好生态也是生产力。全体公民不仅是绿水青山的享有者,更是建设者。水清河美,碧波荡漾,这才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为生态让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经济的一时发展。
重拳治污,修复生态,以“河长制”促“河长治”。荣成市推行“治理+修复”生态保护举措,成效显著,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增强河道保护意识,群策群力,精准治理,让全市所有河道变得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全面提升“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形象。 ![]() 图为整治后的齐山河,河道内芦苇青翠,成为白鹭等珍稀鸟类栖息的乐园。
![]() 图为整治前的人和镇齐山河,彼时的齐山河两岸鱼粉厂、造纸厂、养殖场众多,河道污染严重。
新旧照片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整治效果。周边村民说,看着这几十年未见的景象,咱老百姓的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齐山河主干流全长6000多米。2015年,人和镇投资4000万元建起了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沿岸鱼粉厂、冷藏厂、水产品加工厂、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同时新建7万平方米的齐山河湿地,解决沿岸村居排放的生活污水。河道两岸栽植了40多万株绿化苗木,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解决思想问题 强化责任担当 ——一论坚决打赢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对此,荣成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整治到底、决不姑息。 坚决打赢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战,是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勇气担当、工作能力的考验和检验,也是荣成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仍有部分人对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为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采取临时性措施,甚至弄虚作假、对抗整治。这些现象的存在,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众日报》“海右今语”专栏刊发《答好安全“六问”》,提出思想上是不是真正重视了?责任是不是真正落实了?制度执行到位了没有?监管措施管用了吗?落实成效怎么样?作风是不是深入扎实?“六问”。面对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静下心来,多问几个问题,多打几个问号,在思想层面深刻反思,把进一步解决各级思想认识问题作为解决生态环保问题的“先手棋”。 一问是否真正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了?对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了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威海市委、市政府,荣成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更是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对党中央和各级的部署要求,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环保问题不仅仅是发展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政治责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做好环保工作,是对各级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检验,更是对干部政治素质、政治能力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重视起来,切实担负起这一重大的政治责任。 二问是否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地落实了?我们扪心自问,实际工作中,本部门、本单位是否存在为了项目落户、税收增长而让环保先“让让道”的现象?生态环境是荣成的最大优势,也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无论面对多大的利益和诱惑,我们都要保持定力、坚守底线。对破坏环境、高污染、高耗能的GDP,我们不需要,也坚决不要。要强化共建共享,一方面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发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共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共同维护荣成碧海蓝天的生态优势。 三问是否真正树立起环境保护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了?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的修订和史上规格最高、要求最严、内容最广、问责最严的中央环保督察机制的实施,标志着严格的环境执法已经成为新常态。再抱着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将难逃追责问责。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对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各区镇和相关部门来说,要严格履行环保监管职责,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对广大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要自问日常生产中有没有偷排、乱排行为?是否存在环保设施不完善、不达标的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不能触碰的红线,决不做贪一时之利、祸及子孙之事。 四问是否真正全力以赴抓环保工作落实了?各级对环保工作的部署很多、要求很高、措施也很细,但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压力传导是不是存在层层递减的现象?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抓落实不到位,归根到底是作风问题。各级一定要有一抓到底的劲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实在在的措施整改问题,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坚决打赢当前正在深入开展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品位。
|